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心灵感化:我国工读学校语文教学的坦途

发布时间:2018-11-10 15:21
【摘要】: 语文教育历史悠久而漫长,浩浩五千年华夏文明主要积聚于语文,传承光芒璀璨的炎黄文化的主要途径也主要靠语文,可以说,没有语文和语文教育,光芒四射的华夏文明就无从得以传播。今天,语文教育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同时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读学校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作为“母语课程”,它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作为工读学校的语文课程,它更应该在培养和陶冶学生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教育、转化、矫治、挽救“问题学生”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却与理想相距太远,由于我们工读学校的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导致工读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育、转化、矫治、挽救“问题学生”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工读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些反思与探讨。 本文由引言及文献综述、论文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及文献综述主要就当前国内外对工读学校的研究情况做简要介绍和回顾。论文主体从三个方面就本文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我国工读学校的概念和工读学校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当前我国工读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三部分重点论述我国工读学校语文教学的目的的制定及其如何实现。 工读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是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具很大的现实意义。
[Abstract]:Chinese education has a long and long history.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of Haohao 5000 years is mainly accumulated in Chinese, and the main way to pass on the brilliant Yanhuang culture also depends mainly on Chines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re is no Chinese and Chinese education. The brilliant Chinese civilization will not be able to spread. Today, Chinese education not only plays a major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ut also develops students' horizons, their intelligence, and their socialist moral sentiment. Healthy and noble aesthetic and patriotic spirit, improve socialist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other aspect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As a "mother tongue course",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work-study schools is a relatively young subject. It not only imparts to student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hinese, but also serves as the Chinese curriculum in work-study schools. It should play a unique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oughts and emotions, moral quality,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correction and rescue of "problem students".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oo far away from the ideal.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purpos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which lead to th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k-reading school. Saving the "problem students" has not played its due role. This paper makes some reflection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work-reading school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subjec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mainly introduce and review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work-study school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rai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par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working and reading schools in China;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current working and reading schools in China.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purpose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how to realize it.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work-study school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general education, but also has a unique significance in the aspect of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problem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is subje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文芳;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曹洁萍;高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戴永芳;;书法网络传播的价值取向探讨[J];书画世界;2008年06期

4 吴应荣;论心理内化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孙霓;;阅读教学,从心开始——浅谈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制定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张荣华;;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的教学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7 陶萍;屈兰竺;;浅谈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8 戴立云;;专门史课程教学中世界通史知识的融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曹长德;教学过程实质新论[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郑立;舒娅;;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植入与实施[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高春花;曹凤月;;中国家庭中儿童虐待的原因分析——以伦理学为视角[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周汉章;;宝贵的经验 有益的启示——浅谈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钟文芳;;试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徐学莹;;裴斯泰洛齐论智育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杨梅;;西方幼儿游戏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胡晓;;家庭:儿童道德习得的“原生地”——读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景斌;姚未然;;高中数学与其他理科整合课程研究初探[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2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晓锋;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教学资源集成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皇友衍;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超;初中生阅读习惯状况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波;古诗文教学与儒家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林海兰;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建梅;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丽君;苏州市语文中考复习单元重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庞玉忠;探究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0年

9 黄涓;师范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鲁德民;语文课堂教学结构问题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2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