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由传承教育转向创造教育——关于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5-17 15:53
【摘要】:按照对既有知识的态度,可以把所有的教育都分成传承教育和创造教育。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属于传承教育范畴,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面临着从理念到实践模式、管理体制向创造教育转化的艰巨任务。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ttitude towards existing knowledge, all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inheritance education and creative educati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basicall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inheritance educa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so it is faced with the arduous task of transforming from idea to practice mode 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creativ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人事处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高教处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高教处
【分类号】:G75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萍萍;;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在学生教育管理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葛忠明;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王端庆;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宏观背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陈晓琴;;高等教育课程适切性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李良萍;段齐;魏登云;;安徽省《体育加试四项素质评分表》的应用现状评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侯宪胜,于洋;从小学低年级入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洁红;;新信息环境下文献保障体系模式创新与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海;谢俊祥;;从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角度议科技馆科教活动创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则渊;朱晓宇;;国际科学计量学及其姊妹学科的计量与图谱[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苏永生;;素质教育观念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4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健挺;;“议程设置”中的反设置[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程海东;陈多闻;;技术使用的本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俊;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海燕;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伦理的挑战[D];苏州大学;2010年

5 贺忠红;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花蕊;高校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赖巍;南宁市区体育中考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巴永贵;中西方大学校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汪成;动态化标志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茂林;民族院校要正确定位办出特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赵丽珍;创新发展:民族院校的选择[J];学术探索;2000年03期

3 郎青;民族院校开展远程教育的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王健;我国民族院校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5 马志强;民族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邓光瑜,,陈建党,陈世华;计算机在民族院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7 李继兵;市场经济中的民族院校德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张昆,李天德,崔百宁;民族院校电磁学实验教学之浅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马麒麟;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引下探索民族院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9年03期

10 图道多吉;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智力支持──写在江泽民总书记为全国民族院校题词发表之际[J];中国民族;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刚;隋惠权;王振;覃丽坤;高凌霞;;民族院校土木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琼英;;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李芳青;;应用价值工程与提高民族院校的功能价值[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4 康龙丽;;民族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5 王维波;;网络环境下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实验研究操作方案[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康俊;;发挥民族院校的优势和特色 努力办好自然科学学报[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7 杨放;何江川;蒙昌勇;伍小花;;全国五所民族院校十七个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子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8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朴文一;;序一[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乔世明;;民族院校环境法教学实务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万能;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办好民族院校[N];贵州日报;2009年

2 ;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N];人民日报;2000年

3 闵伟轩;筚路蓝缕写华章 继往开来铸辉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余梓东;民族院校科研工作:着眼国计为民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陈立鹏;准确定位:民族院校发展的前提[N];光明日报;2009年

6 夏静;民族院校负责人研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闵信;国家发改委将安排资金 支持民族院校建设[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周仕兴;全国民族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在邕召开[N];广西日报;2008年

9 俸兰;委属民族院校在改革创新中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杨胜才;发挥特色:民族院校立校创业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邱世兵;中国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陆继锋;中国民族院校办学理念的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7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露;民族院校学科群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姚金雨;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罗杨;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良伟;社会文化变迁与新时期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革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欧阳yN兰;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赵晖;民族院校信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向薇玮;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相理锋;我国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9 吴阿古拉;民族院校助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广洲;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9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479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