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何跃;;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0年06期
3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国林霞;;中国软实力现状分析[J];当代世界;2007年03期
6 胡弼成;上官晴;;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内部效应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7 赵靖如;;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凝聚与经济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1期
8 章一平;;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11期
9 李辽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32期
10 何跃;高红;;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Z1期
2 王国强;;云南边境地区教育交流合作的战略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王利文;宫玉涛;;中国软实力的资源、效用与局限性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4 王坤;李亚楠;;办好孔子学院,打造国家名片[J];才智;2008年17期
5 董中锋;;出版业与文化软实力[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12期
6 谢念亲;徐波霞;张峰;;论中国软权力建设中文化因素的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玉芝;;国内学者关于软权力的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8 陶建杰;;城市软实力及其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3期
9 陈育钦;;刍议国家文化软实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10 吕建云;秦燕燕;;略论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空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富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三大宏观视角[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庄雷;任婉玲;;论高职示范院校跨越式发展与文化软实力打造——昆明冶专示范建设的启示与思考[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慧;;公共图书馆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之维——以广西桂林图书馆抗战文献研究为例[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军;;新形势下的汉语资源开发与国际推广的战略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曾昭耀;;文化现代化必须要解决一个如何学习外国的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林立公;魏书胜;;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力的历史传统及其现实提升[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沈昕;凌宏彬;;区域文化软实力:概念、愿景、路径[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2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思齐;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4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欢;中国软实力研究分析:兴起、视角与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6 任国营;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萍兰;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雪峰;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D];中原工学院;2011年
9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10 代芬;韩国“文化立国”战略解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全成;欧洲的移民问题与欧洲一体化——以德国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刘宝存;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进展·问题·前瞻[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3 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黄彩文;于爱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5 韩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6 恩保羊 ,沈静芳;法国学者恩保羊谈印度支那半岛的苗族[J];东南亚;1985年01期
7 安·马克斯韦尔·希尔 ,陈建明;泰国北部的中国云南人[J];东南亚;1985年01期
8 郭雯霞;试述德国“异文化间教育”的展开[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马振超;维护文化安全: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性课题[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赵刚;全球化时代的“软权力”与文化安全策略[J];国际论坛;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傅华;[N];光明日报;2006年
2 弥尔顿·C·卡明斯 金元浦 编译;[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江云;普义;;云南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2 李慧勤;;促进少数民族终身学习走向美好未来——以云南省为例[J];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3 黄云刚;李配亮;;云南省农业厅——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 努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J];云南教育(视界版A);2005年12期
4 冯皓;冯宜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西部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田静;刘福军;;新时期云南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8年02期
6 ;云南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扎实推进[J];致富天地;2008年02期
7 欧颖;姜梅;;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8 李朝有;谭琳;王珏;;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2011年05期
9 ;省教育厅举行《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1年05期
10 尹绍清;尹可丽;;云南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在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黄仁跃;;全面落实中央《决定》精神进一步办好云南省农业教育[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田应华;王孟宇;;云南农民教育现状与对策[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何学书;;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红;;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社区成人扫盲教育研究——云南省澜沧拉祜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与个案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钱文卿;;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努力开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新局面[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青彦;;明确目标 抓住重点 扎实工作 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教育培训经验交流[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钱宁;;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社区的内源发展[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青彦;李开芬;;云南农民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郭凤鸣;;怒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树德;云南省出台农民工培训5年规划[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记者 马继昆;“世纪金石”欲构建云南企业大学培训系统[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3 周炳文;云南民族中学喜迎建校20周年[N];云南政协报;2007年
4 周斌 杨清心;云南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N];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罗宗明;云南百万农民拿到“大学文凭”[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俞金尧;“普九”应办好寄宿制学校[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许珂;少体校进来出去两头难[N];中国体育报;2005年
8 陈潇;云南47%少数民族不通汉语 双语教学任重道远[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石林;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罗霞;汇聚爱心 成就未来[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效义;新创文字在文化变迁中的功能与意义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海霞;云南省彝汉双语教学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贾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裴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法律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何艳;云南省文山州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初探—与越南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肖应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邹培;傈僳族婴幼儿家庭教育传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童绍英;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晓庆;彝族婴幼儿家庭教育传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杨四海;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侯胜元;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4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55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