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6:19
本文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女童教育的实施,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基础教育问题,使新一代女童摆脱了“愚昧文盲”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女性整体文化素养。时值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西部大开发之契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后续发展问题及其与职业教育的联系正日益成为女童教育行动研究者的焦点。 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义务教育后续发展问题,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女性人力资本,进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存贫困问题是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问题。 本研究将关注点从为创建女童教育的外部环境转向为探究女童个体终生发展的教育体系,选择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为研究地区,以具有区域特征的广西女童职业教育实践项目为研究重心,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先后三次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翔实资料。在调研分析基础上,以女性教育理论、人力资源理论、教育投资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女性身心特点,依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特点,意图探讨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发展之途径,并因地制宜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的体系构想及其实施对策。 本论文各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序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综合分析了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本文研究意义,并对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相关概念做出界定。 第一部分研究设计主要是介绍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帅选,研究的整体思路以及具体研究过程。 第二部分以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为研究的理论指导,通过女童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女童家长访谈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多次深入民族聚居地,实地调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项目实践的具体情况,从项目特殊生源、课程亮点、师资配备、教学特色与运行机制五方面着重分析了女童职业教育项目的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效,指出女童职业教育项目实践过程中缺少职业教育理论指导、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单一落后、师资短缺且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政策重视与经费支持、女童职业技能缺少实践机会、女童职教后续教育中断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等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偏见与陋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第三部分阐述了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包括运用女性教育、终身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教育投资理论等理论知识,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立足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科学技术人才需求以及大力发展并逐步试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提出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必须依循的三个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第四部分依据职业教育理论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意见。如实施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普职渗透”、初中“3+1”订单培养、中职培养、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开发多样女性职业教育课程;组建“两层三列”教师队伍;创建“校政企合作”管理机制。 第五部分的内容是推进女童职业教育环境建设。从国家政策倾斜与经费投入、地方政府引导职业教育多元投资主体、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营造职业学校与家庭合作环境等层面提出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优化社会支持环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女童 贫困 女童职业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759.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一、序言10-15
- (一) 研究缘由10-11
- (二) 概念界定11-13
- 1.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11-12
- 2. 职业教育12
- 3. 女童职业教育12-13
- (三) 研究现状13-14
- (四) 研究意义14-15
- 二、研究设计15-17
- (一) 研究对象15
- (二) 研究方法15-16
- (三) 研究思路16-17
- 三、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的实践及分析17-33
- (一)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实践17-19
- 1. 广西“五校”女童职业教育项目实践17-19
- (1) 特殊生源——少数民族贫困优秀女孩17
- (2) 课程亮点——“三课”分段式结构17-18
- (3) 师资配备——“双班主任”相辅相成18
- (4) 教学特色——注重民族女童职业发展18
- (5) 独特运行机制——校政合作18-19
- 2. 广西龙胜女子职业班实践19
- (1) 龙胜女子职业班概况19
- (2) 龙胜女子职业班特色——“校办产业”勤工助学19
- (二)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实践成效19-24
- 1. 改变了少数民族群众职业教育的态度19-20
- 2. 开发了少数民族年轻女性实用人才资源20-21
- 3. 增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实效性21-23
- 4. 积累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实践经验23-24
- (三)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24-28
- 1. 缺少职业教育理论指导24
- 2. 职业技能课程设置单一落后24-25
- 3. 职业教育师资短缺且知识结构不合理25-26
- 4. 缺乏地方政策与经费支持26-27
- 5. 缺少职业技能实践机会27
- 6. 职业后续教育中断,女童发展后劲不足27-28
- (四) 影响女童职业教育不利因素分析28-33
- 1. 少数民族群众职业教育观念落后28-29
- 2. “新读书无用论”冲击29
- 3. 东部沿海地区“打工潮”诱惑29-30
- 4.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陋习的制约30-33
- 四、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的依据和基本原则33-39
- (一)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的依据33-37
- 1. 理论依据33-35
- (1) 女性教育理论33
- (2) 终身教育理论33-34
- (3)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34-35
- (4) 教育投资理论35
- (5) 社会支持理论35
- 2. 现实依据35-37
- (1)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后续发展36
- (2) 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女性人力资本储备36-37
- (3)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逐步试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37
- (二)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37-39
- 1. 以人为本的原则37-38
- 2.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38
- 3.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38-39
- 五、构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体系39-46
- (一) 构建多元化女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39-42
- 1. 义务教育女童班“普职渗透”39-40
- 2. 初中“3+1”技能培训40-41
- 3. “校企联合”培养41
- 4. 中职“本土开发”与“转移开发”并举培养41-42
- (二) 开发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女性的职业课程42-43
- 1. 增强职业课程多样性,挖掘女性自身潜能42-43
- 2. 加强职业课程科技含量,提升女童就业能力43
- 3. 开设职业素质课程,提升女童就业转岗能力43
- (三) 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高质量师资队伍43-45
- 1. 组建“两层三列”职教师资队伍44
- 2. 培养职教“双语双师型”教学能手44
- 3. 健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教师保障制度44-45
- (四) 创建女童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教育管理机制45-46
- 1. 发挥政府的宏观统筹作用45
- 2. 激发学校与教师的管理能动性45
- 3. 调动企业的管理主动性45-46
- 六、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的对策46-51
- (一) 强化国家职业教育优先决策行为,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46-48
- 1. 加大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划拨管理方式46-47
- 2. 创建利于女童职业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环境47-48
- (二) 开发与利用多方的职业实践培训教育资源48-49
- 1. 联合外地职业学校提供资源48
- 2. 争取校外企业提供职业实践基地48
- 3. 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资源48-49
- 4. 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科技推广站作用49
- (三) 营造女童职业教育“家校合作”环境49-51
- 1. 提高家长“科技致富”职业教育意识49
- 2. 鼓励家长共同参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49-51
- 结语51-52
- 注释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一:问卷55-57
- 附录二:访谈提纲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59-60
- 后记60-6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莉;我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的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86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