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不仅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充分就业。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由于质量普遍较低,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转移,都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素质,才能适应新的产业部门的需要。因此,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关系,寻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有效的农村教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当地向外地、由农村向城镇的单向转移,其内涵包括职业、劳动生活区域、居住区域、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农村教育是指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各级各类教育。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明显过剩,因此,必须尽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但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技能缺乏、观念落后等,严重制约着其合理有序转移。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看,还存在着转移严重不足、层次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具有明显的兼业性等问题,这都与农村劳动力质量偏低相关。在我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等有着深刻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密切相关,,我国农村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分析,揭示出发展农村教育是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推进力量。但总的来说,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还非常落后,还存在着诸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相适应的问题:农村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教育亟待加强、农业推广质量有待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视不够、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农村教育为之服务。因此,为尽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速其合理有序转移,必须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创新,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农业推广事业、加强农民工教育与培训、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
【关键词】:中国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教育 社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323.6;G72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导论10-15
-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概念10-11
- 1 农村和农村人口10
- 2 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10-11
- 3 农村劳动力转移11
- 4 农民和农民工11
- 第二节 农村教育的基本概念11-13
- 1 农村教育的定义11
- 2 农村教育的范畴11-12
- 3 农村教育的宗旨12-13
- 第三节 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概述13-15
- 第二章 中国农村劳动力及转移状况分析15-32
-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15-21
- 1 农村劳动力数量分析15-17
- 2 农村劳动力质量分析17-21
-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分析21-26
-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分析21-23
- 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23-26
-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6-32
- 1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26-28
- 2 对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影响28-29
- 3 对农村人口素质的影响29-30
- 4 对人口增长的影响30-32
- 第三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关联分析32-41
- 第一节 农村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32-36
-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教育的直接作用32-34
- 2 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发展农村教育34-36
- 3 依靠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国际通行做法36
-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相关分析36-41
- 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受教育程度36-38
- 2 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状况与受教育程度38-41
- 第四章 影响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农村教育问题41-51
- 第一节 农村基础教育薄弱41-43
- 1 办学条件差41
- 2 师资力量薄弱41-42
- 3 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42
- 4 生源分散,办学成本高42-43
- 第二节 农村职业教育亟待加强43-45
- 1 政府统筹力度不够43-44
- 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44
- 3 缺乏应有的地位44-45
- 4 职教自身供给不优45
- 第三节 农业推广质量有待提高45-47
- 1 管理体制不健全45
- 2 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推广结合程度低45-46
- 3 农业推广队伍残缺,综合素质不高46
- 4 资金短缺,工作难以开展46-47
- 5 推广形式单一,手段落后47
- 6 偏重狭义的农业推广47
- 第四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视不够47-49
- 1 培训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力47-48
- 2 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48
- 3 培训条件、培训质量普遍较差48-49
- 第五节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49-51
- 1 高额赞助费将其拒之于公立学校门外49
- 2 打工子弟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水平多不达标49-51
- 第五章 创新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51-67
-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教育的呼唤51-55
- 1 对基础教育的呼唤51
- 2 对职业教育的呼唤51-52
- 3 对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呼唤52
- 4 对农业推广教育的呼唤52-53
- 5 对补偿教育的呼唤53-54
- 6 对终身教育的呼唤54
- 7 对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呼唤54-55
- 第二节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村教育对策55-67
- 1 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础素质55-58
- 2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58-60
- 3 积极发展农业推广事业,促进农村发展和繁荣60-62
- 4 加强农民工教育与培训,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果62-64
- 5 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提高劳动力后备队伍素质64-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志强;董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瓶颈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9期
2 班建武;李敏;;农村教育的外部功能及其当代使命[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3 周志超;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构想[J];中小学管理;1994年12期
4 沈金龙;;农村教育现状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5 陈斌;;从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生存状况看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条件[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6 唐红梅;;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魏兴军;;农村学校教育不容忽视[J];学周刊;2011年18期
8 牛小源;;献身农村教育的开拓者——记望奎县通江中学校长张喜臣[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1年06期
9 顾志荣;付润敏;;农村教育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J];农家顾问;2011年07期
10 韩万江;红烛光照──献身农村教育的北京四十七中教师群体[J];中小学管理;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爱;;“教育与农业携手”和“科学下嫁”的重要现实意义[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2 牟永皓;;由三代教师的服务意识,看农村教育的隐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陶行知有关农村教育几段言论的摘录[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4 曹伟;;加大投人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在省陶研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任务 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7 李龙仲;;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青;;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洪江;陈松;黄辛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马尔康县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巩固发展农村教育 加快科教兴乡步伐[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稿件由市教育局提供;发展农村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N];长白山日报;2005年
2 晏扬;农村教育不能只着眼于“考大学”[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时晓玲 俞路石 柴葳 安徽教育报刊社记者 郑大明;让农村教育“看得见”“管得着”[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江苏省滨海县教育局 韩朝阳;农村教育要富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陈韧;把农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N];抚州日报;2005年
6 本报评论员 闻过;评价社会发展有了“硬指标”[N];广州日报;2005年
7 记者 王端鹏;今年投入3.9亿提升农村教育[N];济南日报;2005年
8 记者江山;长春落实1000万元扶持农村教育[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吕扬;发展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N];陕西日报;2003年
10 高振千;救救农村教育[N];温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冰红;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建华;社会发展中的公正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章延杰;论政府信用[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翔;农村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现状初探[D];安徽大学;2007年
2 刘国瑜;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朱春阳;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师资保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史爽;农民“实用理性”教育价值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丽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曾其祥;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孙颖;新农村建设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彩凤;福建省农村未成年女性科学素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万国华;困境与出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8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