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对皖南汪村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4 03:01
本文关键词:徽州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对皖南汪村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教育 农村现代化 地方性知识 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
【摘要】:现代化是一场波及社会各个系统领域的急剧的整体性变迁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则是这场伟大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农村而言,一部现代化的历史,就是农村不断地被抛离社会核心圈的历史。换言之,中国的农村成了现代化的弃儿。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全面现代化,这已成为官方和学术界的共识。在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还是非农产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还原到人的层面上来,即培养现代化的人成为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当然,这些都和农村教育有着很大的联系。农村教育在培养人的现代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有下列几个方面:现代价值观的生成、现代精神文明的生长、农业劳动力的变革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选择文化氛围浓厚、教育传统历史悠久的徽州作为考察范围,并以绩溪县汪村为关键个案,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追溯了历史上徽州农村教育的简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现代性背景下的徽州农村教育的启示;然后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由国家推行的正规教育和以地方性知识为内容的非正规教育构成的当代徽州农村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最后,详细探讨了徽州农村教育和农村现代化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徽州农村如果想早日实现现代化必须借助于教育,在地方性事实的基础上,使传统、落后的农民朝着现代人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农村现代化也要求教育随之发生变革,农村教育也必须跟得上形势的发展。事实上,徽州农村教育在今天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遇到了一些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写作的目的和价值也许在于,使政府和民间都能够认识到二者关系的重要性,采取得当有力的措施既能够推动农村教育健康地发展,也能够加速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教育 农村现代化 地方性知识 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7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第一章 导言6-12
- 一、 研究缘起和意义6-9
- 二、 研究方法论及方法9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9-12
- 第二章 社区进入和理论构建12-16
- 一、 社区进入12-14
- 二、 理论构建14-16
- 第三章 徽州农村教育的现代窥视16-41
- 一、 徽州农村教育的历史考查16-20
- 二、 现代性话语中的农村教育20-33
- 三、 现代徽州农村教育的特征33-41
- 第四章 徽州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互动之探讨41-61
- 一、 传统仪式--徽州农村教育与现代化的个案剖析43-46
- 二、 徽州农村教育对现代化的推动46-52
- 三、 徽州现代化对农村教育的变革52-55
- 四、 存在问题--农村现代化与教育发展的瓶颈55-61
- 结语61-62
- 余论62-63
- 参考文献63-67
- 后记67-6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薇薇;;安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516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1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