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智力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的适应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4:12

  本文关键词:智力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的适应状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普通班 智力超常儿童 与环境交互 适应状况


【摘要】:超常儿童教育问题颇受争议和关注,本文选择普通班为研究环境,是相对于少年班和超常班而言的。中国超常儿童人数众多和难以鉴定,能被识别进入少年班只是极少数,其中绝大多数散在于普通班中,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如不能在学业上表现得突出,很难被注意。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的特殊需要能否被满足,特殊才能能否得到展现,或他们能否因与普通班环境的不适应而被误识和误解,即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与环境交互及适应状况问题。 本研究采用儿童认知发展测试量表,运用课堂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春市某小学四、五、六年级 3 个班的 12 名超常儿童进行了观察,依据这些超常儿童与普通班级适应状况将他们分为三类:与环境适应良好无问题,与环境适应良好但有问题,与环境适应不好。与环境适应良好无问题的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能够发挥潜力,获得良好的发展;与环境适应良好但有问题的,超常儿童的水平远高于班级环境,现有知识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与环境适应不好的,一类水平高于班级环境产生厌烦,讨厌学校,另一类对学校学习无兴趣表现为学业低成就。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对象的确定。第二部分超常儿童的理论研究,超常儿童的界定、特点、分类、与几种儿童的区别及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三部分结合观察从超常儿童、教师、家长三方入手分析超常儿童与普通班环境的交互状况,分三组分析并得出结论。第四部分对普通班中超常儿童培养策略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普通班 智力超常儿童 与环境交互 适应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76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目录5-7
  • 第一章 绪论7-10
  • 一、问题的提出7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确定7-10
  • (一) 研究方法8
  • (二) 研究对象的确定8-10
  • 第二章 超常儿童的理论研究10-15
  • 一、超常儿童的相关理论10-13
  • (一) 超常儿童的界定10-11
  • (二) 超常儿童的分类11
  • (三) 超常儿童的特点11-12
  • (四) 超常儿童与几种儿童的区别12-13
  •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3-15
  • 第三章 研究发现与结论——超常儿童与普通班级的适应状况15-32
  • 一、与环境适应良好无问题15-18
  • 二、与环境适应良好但有问题18-23
  • 三、与环境适应不好的23-32
  • (一) 与学校冲突的23-27
  • (二) 学业低成就27-32
  • 第四章 思考与建议32-35
  • 一、对与环境适应良好但有问题的超常儿童采取的策略32-33
  • 二、对与环境适应不好的超常儿童采取的策略33
  • 三、对普通班中超常儿童的分布状况与数量的思考33
  • 四、对普通班中超常儿童家长的建议33-34
  • 五、对超常儿童教师的建议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7
  • 附录37-45
  • 后记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强基;天津市超常儿童集体教育实验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年05期

2 徐有标;关于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形成原因与教育实施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1期

3 ;为什么超常儿童的智能发展快?[J];父母必读;1991年09期

4 ;第十二届世界超常儿童教育大会专题综述之四——超常儿童的培养与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1998年04期

5 韩振宇;我们时代的神童崇拜[J];出版参考;2004年23期

6 李盛光,黄振藩;方向要坚持 问题要正视[J];教育与现代化;1989年03期

7 邸广惠;超常儿童集体教育初探——天津实验小学第一轮超常儿童集体教育实验的初步总结[J];教育与现代化;1989年03期

8 ;超常儿童小学阶段集体教育的初探(1984──1993)[J];中国特殊教育;1994年03期

9 杨莉;学校体育与超常儿童个性发展之我见[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孝忠;;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5年X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毓秋;;应用《WISC-Ⅳ中文版》对超常儿童认知特性的初步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苗;陈会昌;;儿童2岁时自我控制的特点及其对小学第一年适应状况的预测[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凌培炎;;超常儿童张肖剑追综研究五年[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徐东良;王竹颖;;对少儿班学生自我感受性格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陆玉萍;;超常儿童的超常教育之我见[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全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查子秀;;超常儿童追踪研究三年[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全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参照指标试用手册[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8 查子秀;全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彭晓;;创新促发展,真爱换人心——超常儿童实验班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姚平子;;4—6岁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创造性思惟的对比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超常儿童无法强化培育而成[N];文汇报;2009年

2 李一凡;超常儿童,,引导而不是创造[N];科学导报;2005年

3 江苏省天一中学 黄庆华;如何培养超常儿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晓坤;超常儿童心理脆弱给他们一点自卑感[N];保健时报;2004年

5 心梨;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丁亚红;北京幼儿园首设超常班[N];华夏时报;2004年

7 本报通讯员  李亚婷;关注“超常儿童”[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庆环;怎样看待超常生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9 李一凡;抛开神童情结[N];中国妇女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春燕;瞩目超常孩子[N];华夏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荣华;智力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的适应状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叶玲;超常儿童适应问题、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敏丽;超常儿童化学学习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静;超常儿童数学论文写作的指导实践及对数学理性思维培养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君勇;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沈燕华;上海市4-6岁超常儿童筛查量表的初步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呼小明;新课程推进中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瑛;超常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管阳阳;大学生人格特点、防御方式与适应状况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董洪福;重点高中校本化与课程开发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9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39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