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调查发现,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国家认同普遍较强,而且其政治认同度也非常高,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经济、环境、家庭、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出现一些变数,其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强化,而国家认同意识相对淡薄。应认清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因素,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强化其国家认同意识。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认同教育 民族认同
【基金】: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少数民族公民教育实现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12XNZ021)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2XWD-S0501)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5万多人,特别是15所民族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已达2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民族的精英,对本民族发展和本民族公民的认同意识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这就更凸显了加强对其国家认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爽;;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以新疆高校为例[J];世纪桥;2009年19期
2 王欣;;政治文化发展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陈达云;;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树成;西方国家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巩建华;;传统官僚制的现代遗存与中国政府的现实应对[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史华松;;西方政党法治建设若干问题探析及其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匡和平;;基于农民政治社会化实效性的政治信任诉求[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5 陈英涛;陈巧玲;李文;李晓丹;;新时期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调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刘江涛;李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分析[J];沧桑;2008年01期
7 李红丹;张小山;;政治社会化视野下转型期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建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孟祥科;;论构建我国以民主为基础的同体监督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探析[J];东岳论丛;2010年04期
10 彭新武;;官僚制:批判与辩护[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3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魏云;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问责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汤际澜;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永春;世贸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10 苗建军;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胡全堂;行政行为伦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郭晓杰;我国利益集团对立法的影响及其规制[D];江南大学;2010年
4 李素英;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孙涛;行政行为视野下提升中国政府公信力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径;我国地方学习型政府构建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李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乌妮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治制度创新[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熙苒;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思然;中国基层政治信任:一种综合解释框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阿不力克木·阿不都热依木;;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罗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研究[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刘海涛;;论“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到现实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蔡秀敏;;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3期
7 刘建红;张京玲;;“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8 许小青;190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权意识与民族国家认同[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9 王嘉毅;常宝宁;丁克贤;;新疆南疆维吾尔族青少年国家认同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龙庆华;段全武;;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琴格日乐;;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黄彩文;于爱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陈达云;;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谭举先,郦亚;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5 田晓弘;;少数民族大学生掠影[J];中国民族;1993年01期
6 迟希新;东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查报告[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0年02期
7 邓艳葵;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及原因探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华民邦;家在华阳 爱在上海[J];中国民族;2003年07期
9 吐尔逊娜依·赛买提;;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民族;2010年02期
10 杜勇;怎样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阅读及听、说外语的能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但俊辰;;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状况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3 陈国鹏;;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关锋;李灵;;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状况及其压力源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冯涛;;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防御方式的相关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唐鹏;;民风民俗与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教育[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冯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质、心理防御方式的相关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庄孔韶;兰林友;;黄淑娉教授学术研究评述[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阿勒泰·赛肯;;试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魏武 卫敏丽 傅双琪;中华民族已成中国各民族认同的统称和归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青海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都具有终极性[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特约评论员 党国英;从共同文化入手凝聚民族认同[N];南方周末;2009年
6 周谨平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集体认同的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陈引驰;民族认同的殊途同归[N];东方早报;2008年
8 樊红敏;民族认同感如何建构[N];郑州日报;2008年
9 牛锐;民族语文政策与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龚丹韵;公祭复苏,现代化征程中的价值寻根?[N];解放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佟春霞;文化殊异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7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周文;佤族心理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梅;西安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卢瑶;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及民族认同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8年
4 赵北扬;民族学校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贾英仙;散杂居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教育人类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喇维新;西北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健康与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瑾;民族认同的语用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红梅;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9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4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