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度安排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度安排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政策 制度安排
【摘要】:通过对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度安排进行分析,指出了政府制定政策的宏观层面与个体执行政策的微观层面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民族社会受高等教育者的短缺,另一方面是民族自治地方大中专学生就业率的降低所导致的"教育危机"的显现。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高等教育存在着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不成正比的现象,造成民族自治地方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与短缺的矛盾。通过上述分析试图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过剩"的"二律背反"。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政策 制度安排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一个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直接在少数民族居民个体当中得到推广应用,且不是强制性的,那么,这个民族教育政策就是成功的。如果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政策能够惠及大多数“穷人”①身上,那么,这个教育政策的结果———“穷人”所付出的成本及其收益和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及制度安排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明江;产业集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李雪松,,许庆斌;运输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3 肖迪;试论网络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钟华,韩伯棠,周治平;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问题探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王炜;基于经济成本的保本点分析法初探[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6 陈子彤,吕勇斌;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简单回顾[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7 昝剑飞,黄洁卉;企业集群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5年01期
8 胡境荫;;新区位观与东北振兴[J];商业研究;2006年03期
9 郭砚莉;汤吉军;;英国私有化的经验及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10 韩从容;;论森林碳汇贸易的法制保障——从森林生态效益有效供给的角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邵慰;尚红;;基于帕累托效率的城市拆迁制度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李静;;促进沈本两市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于相龙;;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府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孟浩程;;京津城市群体产业优势与合作分析——谈廊坊发展的机遇问题[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黄文忠;;发展集群经济亟待建立科学概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6 赵儒煜;刘静;;论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邵慰;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法宪;重庆市锰矿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伟;创业与产业集群成长演进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晓东;中小企业的融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张志良;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汪凤英;青海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谢洁;试论产业集群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9 吕洁;环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王道保;河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文科,邢海燕,马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与思考——西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2 洪社娟;阅读疗法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李玉芳;刘洪光;曾小云;;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书育人;2009年24期
4 徐杰舜;吴政富;;云南省民族教育政策考察报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5 于洪志 ,寇健群;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心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6 黄泽文;世纪之交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谢玲;;发达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1期
8 吴鹏;;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7期
9 张忠良;;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刍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10 金东海;王爱兰;;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学生高考优惠招生政策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倪胜利;;民族教育政策应关注民族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善鑫;;民族教育政策:回顾与展望——“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文山;;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自治权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4 阿勒泰·赛肯;;试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霍文达;;略述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法规建设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胡建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王红梅;;论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模式[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王玉书;;略论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师艳芳;地区15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赴豫培养[N];哈密日报(汉);2011年
2 本报记者 林晓洁;少数民族大学生走在希望的大路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3 记者 肖静芳;大陆少数民族大学生赴台进行文化交流[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记者 肖静芳;吴伯雄会见大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交流团一行[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我省启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计划[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记者陈丰;计划在西部招生4700名[N];新疆日报(汉);2008年
7 记者 张斌 刘尚文 通讯员 朱新根;建行向省青基会捐赠300万[N];湖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常晓虹;明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5000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段锡民 韩云波;喀左县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N];朝阳日报;2011年
10 ;美美与共·薪火[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2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雁丽;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晓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琳;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包文贤;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学敏;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卢瑶;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及民族认同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8年
8 谭晓静;从参与机会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闲暇教育[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9 鲁提普拉夏尔皮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童慧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现代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4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5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