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谈全球化背景下特殊儿童的全纳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8 12:04

  本文关键词:谈全球化背景下特殊儿童的全纳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特殊儿童 全纳教育 随班就读


【摘要】:随班就读是中国式的全纳教育。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虽然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早就存在,但目前仍存在理念落后、师资难以保障等问题,需采取转变观念、建立专家支持团队等措施,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展开。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特殊儿童 全纳教育 随班就读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潮流,其发展已从经济领域迅速延伸到政治、文化、科技、信息、教育和安全等领域,而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必定要承受来自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外在因素而非教育系统的自身因素”,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杨晔;;从全球化动因看全纳教育的发展[J];南方论刊;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王晨曦;;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反思当前中国大学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3 张军;;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4 徐向平;基于学习风格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钟祖荣;建构面向21世纪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的设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6 肖正德;;国外教学研究文化学取向述评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7 赵长健,张全信;巴西、墨西哥中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J];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8 何茹;;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J];才智;2009年33期

9 王永海;刘国英;;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新视角:建构主义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韦耀阳;罗四清;;论教师的人格素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文胜;;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波;;论我国法律架构中的民族双语教育[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铁道;亚洲发展中国家普及教育中的课程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1997年

7 马开剑;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2 姜文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佩欣;中国与印尼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洁;广西普通高中课程:现状及发展路向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宋学红;普世伦理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红云;中德职业师范教育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陶;我国新时期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晓玲;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学校开发利用乡村课程资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谢尊贤;高等教育的成长轨迹与高校规模适度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金宝;;吉登斯全球化理论的深度解读及其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邓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全纳教育态度的城乡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1期

3 邓猛;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纳教育:中国随班就读政策的执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4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5 邓猛;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全纳教育以及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6 向德平,章娟;吉登斯时空观的现代意义[J];哲学动态;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广濒,陈敏;用社会学方法分析随班就读[J];中国特殊教育;1996年02期

2 高喜刚,曹照琪,蔡明尚;普通学校特殊儿童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运作[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3 徐云知,王广学;试论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两种特教形式[J];教育探索;1997年06期

4 华国栋;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5期

5 郭俊峰;聋儿随班就读应具备哪些条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年02期

6 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7 卿素兰,刘在花,杨希洁,赫尔实;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与评价探析(I)[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0期

8 许家成;“适应性功能教育”随班就读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年03期

9 万红霞;特殊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10 邬平川;大力开展盲童随班就读工作[J];安徽教育;199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秋生;;谈谈开展特殊儿童家长工作[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9 陈天勇;刘岩华;;北京盲校心理教育情况调研报告[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袁小俊;;特殊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南 顾生庚;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不容忽视   [N];常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晨 采访整理;完善特教随班就读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王芳;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N];张掖日报;2010年

4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徐白仑 纪玉琴;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徐莉丽;我市首批随班就读听障生升入高中[N];成都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残疾儿童就学不再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喻林斌邋刘坤军;10名特殊儿童上学了[N];阿坝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苏婷;视障学生随班就读呼唤政策支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吴红玲;随班就读让残疾儿童“零距离”接触义务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荣肖磊 仝静海;特教学校期待更多支持[N];河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凤琴;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时间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兰继军;论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徐素琼;随班就读中社交技巧教学及成效的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李金波;从全纳教育的视角对我国随班就读现象的探析[D];河北大学;2008年

6 李平平;湖南省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筱雅;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静静;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阅读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3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13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