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与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之联动共生
本文关键词:断裂与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之联动共生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联动共生
【摘要】: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联动共生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国家一般课题“藏区学校创新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促进藏区稳定和谐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BMA09008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一、危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代性境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作为特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核”,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本民族获得持续发展的内生源泉,对维系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民族生存与民族繁荣起着重要的凝聚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立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贺能坤;张学敏;;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新机制——促进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改革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3 张学敏;王爱青;;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微[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红霞;;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夏玮;;小议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3 周家婷;崔高原;刘鸣鸣;;我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和农民增收的互动效应研究——以湘鄂渝黔土家族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陈多仁;;试论民族文化传承中学校、社会、家庭、自我和自然之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5 刘雪莲;冲突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大学外语教育的指导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马效义;;回族社区的家庭教育投资理念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个案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柳静;;浅论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妇女成才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张俊豪;;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世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自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郑娅;;基于多民族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多元文化理解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胡建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余海波;;大学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校园文化[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史梦薇;;试析镇山村民族传统教育现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任胜洪;;侗族歌班的社会人类学分析——以从江县小黄侗寨为个案[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罗利群;;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6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陶格斯;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贤军;广西白裤瑶村落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金英;当代蒙古族学校教育和翻译事业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燕;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新疆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庚胜;;民间文化传承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万明钢;;论美国多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4 李泽然,车金明;哈尼族传统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5 王鉴;我国民族教育现状 经验 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6 张爱英;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共同繁荣[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7 王军,平山求;日本的“异文化间教育”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8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9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西方少数民族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10 王钢;个体民族意识与学校教育[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敏;杨明宏;;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再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878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7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