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教育系统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动力因子

发布时间:2017-09-20 18:35

  本文关键词:教育系统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动力因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系统 少数民族文化 传承 动力因子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系统内子系统之间有机结合、合力运行的过程,而推动教育系统运行的动力因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运行中必须遵循有序性、协调性、互补性的原则,才能够保障教育系统内少数民族文化的顺利传承。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贵阳学院;
【关键词】教育系统 少数民族文化 传承 动力因子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受主流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融合及同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正在逐渐地遗失。因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多数学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担当起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鉴于此,学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金菊;;韩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2 钟志勇;;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吴正彪;;民族文化知识进课堂与发挥学校教育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5 廖明君;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民族艺术;2007年01期

6 纳尔逊·格雷本;张晓萍;;活态文化:如何保护?为谁保护?[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7 王格;;家庭教育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振国;;论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兰莹萱;;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朱冬;论云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的文化蕴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马戎;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周家瑜;;佤族“魔巴”的文化功能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6 董云川;刘永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高校的文化传承责任——“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个案简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7 陈忠勇;王波;;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原因分析——以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苗族教育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8 张红坚;段黔冰;;农村体育组织方式选择与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赵斌;;基于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少数民族体育行为方式研究——以四川藏区少数民族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杜钢;;美国多元化文化教育五十年:回顾与前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胡建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罗用频;;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民族旅游精品——黔西南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冀文秀;;让草原文化走近青少年[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6 马东平;;探索中的多元文化一体教育模式——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模式现状为个案[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林修平;;青海土族“纳顿”傩戏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兵;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马俊勇;广西田林县平山村木柄瑶铜鼓舞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艳;白马藏族社会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瑶;四川凉山盐源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发展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2 张宏杰;韩国如何保护传统文化[J];决策与信息;2005年06期

3 万明钢;;论美国多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4 王鉴;我国民族教育现状 经验 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5 张爱英;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共同繁荣[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6 王军,平山求;日本的“异文化间教育”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7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8 安宇,沈山;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9 赵世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思想战线;1995年06期

10 邴正;当代文化发展的十大趋势[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力;;全区教育系统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旗帜颂”主题活动[J];宁夏教育;2011年Z1期

2 山晓峰;周良高;;南漳教育系统扎实开展作风整顿活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4期

3 徐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产品中的价值[J];才智;2011年17期

4 马爱民;;梅花拳在中原地区的崛起与民间村落社会的传习[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年01期

5 张颖;;浅谈少数民族文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6 杨军;;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邹艳;;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让中国原生态民歌走进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8 段三真;金嘉鹏;;武术传承之原始目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9 冯正晨;;浅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刘振平;;保护非遗,保护民族文化DNA[J];民族论坛;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s

本文编号:889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89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