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9-21 03:11

  本文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远程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 构建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互联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教和学也变得越来越灵活。远程教育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但是,目前远程教育尤其是电大开放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己经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其面临的问题制约着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影响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探索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本文在对电大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和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电大现有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类型,并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论述了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两学两多”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应用成效。 “两学两多”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培养目标上,由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由传统的单一面授转为多媒体综合利用,实现远程交互式的教与学,从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持续健康发展。 “两学两多”教学模式是一个由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又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探索和研究总结,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四个模块组成,即教师引导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和多种活动参与、多种媒体配合。在四大模块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导学是教学模式的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模式的基础,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教学模式的关键,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模式的保障。 在教师导学模块中,教师引导学习过程、启发学习思维,其对应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包括“入学指导、面授辅导、网络引导”三种导学方式,其中入学指导是基础,面授辅导是关键,网络引导是重点,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导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生自学模块中,自主学习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教师导学的建立、多种活动的参与和多种媒体的配合,其中计算机网络在自主学习实现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多种活动模块中,多种活动既是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点,又是教学活动中,导学活动的重要体现,主要体现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又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做出选择,特别体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多种媒体模块中,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设备、中控系统、计算机等数字教学设备,配合使用教学软件(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利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通过新型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广和应用,证明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实现导学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获取知识和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效能。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在电大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 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72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10
  •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1
  • 三、国内外远程教育研究现状11-13
  • 四、我国电大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13-15
  • (一) 学生存在消极学习态度和被动学习行为,缺乏知识创新13-14
  • (二) 同步式教学无法促成个性化的学习过程14
  • (三) 教材更新缓慢,设施应用滞后14
  • (四) 师资力量的匮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14-15
  • 第二章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5-25
  • 一、远程教育的内涵、特点和发展阶段15-16
  • 二、教学模式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16-19
  • (一) 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分类16-17
  • (二)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17-19
  • 三、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19-21
  • 四、电大现有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21-25
  • (一) 宏观层面21
  • (二) 中观层面21-22
  • (三) 微观层面22-25
  • 第三章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25-36
  • 一、教学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25-26
  • (一) 加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5
  • (二) 加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交互性25
  • (三) 加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教学模式的探究25-26
  • 二、“两学两多”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模式框图26-36
  • (一) 教师导学26-27
  • (二) 学生自学27-29
  • (三) 多种活动29-33
  • (四) 多种媒体33-36
  • 第四章 “两学两多”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成效36-40
  • 一、“两学两多”教学模式的应用36-38
  • 二、“两学两多”教学模式初见成效38-40
  • 第五章 结论40-42
  • 一、“两学两多”教学模式特色40
  •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40-42
  • 注释42-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46-47
  • 后记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合生;;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王旅余;杨奎;;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3 梁宇;;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7期

4 詹亮;;高等学校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5 樊福印;;浅谈远程教育课程与过程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8期

6 张世辉;;试论远程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我校开展的一些想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7 赵文余;;生物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浅谈[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8 梅楚蕊;谷佳音;;现代网络技术在高职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9 肖姗;;教师要达“无模之境”[J];山东教育;2011年13期

10 陈瑶;;远程教育教师的素质与培训[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东;严倩;;中国“村村通”工程和远程教育[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梅龙宝;彭斌;张生花;;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竞争优势[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晓滨;;基于WEB的远程教育中搜索的研究与实现[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潘思明;;规范科研管理,促进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5 殷珞得;;中国卫星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在西部学校中的应用[A];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少刚;;远程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助推器[A];首届"华星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优秀论文评选[C];2004年

7 曹菡;惠晓钟;;远程教育虚拟校园的建立和实现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傅长进;;远程教育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机遇及挑战[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欧阳楷;贾文艳;邵颉;李莹;杨艳华;;计算机实验——远程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A];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学术与产业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许霞;程远先;;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兴义市郑屯镇中心小学 刘国权;远程教育在农村教学中的作用[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通讯员 徐大力 狄富强;塔秀乡 “远教+基地”教学模式受欢迎[N];博尔塔拉报;2010年

3 席啸 蒲文君;庄浪:远程教育拓宽农民致富路[N];平凉日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川组;四川远程教育服务灾后重建[N];中国人事报;2008年

5 印度普纳远程教学协作中心主任 斯瓦蒂·穆俊达尔;远程教育对印度扫盲的关键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支禄 实习生 陈伟伟;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N];吐鲁番报(汉);2009年

7 谭永江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思潜小学;关于远程教育的定位思考[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8 通讯员 任军锋 冯刚;永和县远程教育惠及2300余名返乡农民工[N];临汾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湖录 通讯员 宁明绍;为民铺就“致富路”[N];钦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漆勇;远程教育使农民“如鱼得水”[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革平;基于数据挖掘的远程学习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章维;基于多Agent的数据广播信息平台研究及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6 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符云清;适合远程教育交互协作环境的网络通信协议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9 李建珍;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宏卿;基于网格的远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践[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海霞;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大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文琳;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魏景光;应用J2EE技术构建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支撑系统[D];吉林大学;2004年

5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纪丹;基于信息素养调查的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都晓丽;大连地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素质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沛东;农村教师培训中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莫志勇;吉林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二次开发——教务管理平台[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陈斌;XML同步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92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92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a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