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
本文关键词: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
【摘要】: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需要理解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明确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目标,建构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此外建设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的支持保障体系须是正义的。随着政府加大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投入以及普通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会逐步完善。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
【关键词】: 随班就读 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我国大陆开展随班就读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经过最初的边试验边推广阶段(1987-1993年)、全面推进的普及阶段(1994-2000年),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班就读质量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在继续提高随班就读学生数量的同时,开始注重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尝试建立以县为单位的特教班和随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军;;三种不同的教育公正观——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教育公正思想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3 万明钢;白亮;;“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巨型学校”现象思考[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翟博;;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理念的重大创新[J];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5 钟启泉;;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探究;2011年02期
6 熊春文;陈辉;;西方国家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的历史演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田磊;;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与分配不公[J];南风窗;2012年04期
8 辛涛;田伟;邹舟;;教育结果公平的测量及其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10 王洙;杨希洁;张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 李天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旭;自闭症幼儿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劲秋;;《法显传》及《佛说大般泥洹经》总括范围副词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牛太清;;从《洛阳伽蓝记》双音新词看《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与书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周海鸿;;《红楼梦》前八十回匾额翻译中的超额和欠额现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朱鸣;;《说文解字》中“火”部字与中国古代的火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宋婷;;“五”字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郭培录;;量词“双”和“对”对名词的语义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刘胜男;;“舆论”溯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张竹玲;;《潜夫论》反义词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毕秋燕;;“三斑两虎”辨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陈魏玮;;如何用俄语表达中国网络语言——“雷”和“山寨”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维慎;;说席地而坐时的无礼行为“箕踞”——兼谈南越王赵佗对于汉使陆贾的箕踞[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娟;;“臣”义发展演变——兼谈古代君臣关系的演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卢庆滨;;苏门学士砚铭初探[A];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卢庆滨;;张旵诗歌创作与园林雅趣[A];第三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傅海燕;;《内经》首载六个解剖学词语考证[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蒙古勒呼;;蒙古文文献中“古英(güyeng)”称号考释[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9 罗建平;;道与到位——儒道核心观念的体用关联及其政治哲学的创造性转化[A];全球化时代中国价值与美德的复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林晶;科学创新的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高迎刚;马一浮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汪吉;现代俄语称呼语的结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芳;《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国飞;《文选》诗歌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伟华;省对县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式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吴魁;上海市徐汇区近代花园洋房保护再利用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杜庆;商业建筑中广告与表皮的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仁洪;;全纳教育的支持系统及其生态化走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果;申仁洪;;一个低视力孩子随班就读的叙事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晓兵;从“普莱西案”到“布朗案”——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与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教育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3年19期
5 郑淮;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文慧莉;论义务教育的质量公平[J];教育导刊;2004年04期
8 马晓强;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经济;2003年03期
9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10 何侃;陈金芳;;基础教育评价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评论;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玲;;提高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革新;2006年05期
2 朱楠;赵小红;刘艳虹;;随班就读学校氛围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3期
3 卿素兰;刘在花;;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4 徐素琼;谭雪莲;向有余;;浅析随班就读中课程与教学的调整[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华国栋;文明;;我国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11期
6 许明;武崇新;;坚持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随班就读工作[J];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7 李真;雨田;;写在金色的秋天——山东省部分小学随班就读工作调研手记[J];现代特殊教育;2002年11期
8 陈国琴;曹丽丹;;走出随班就读教学的误区[J];现代特殊教育;2008年Z1期
9 华建英;;影响江苏省视障生随班就读工作主要因素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Z1期
10 陈光华;张杨;石颖;王璐;吴盈盈;;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勇;;对当前随班就读工作的分析和反思[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慧敏;;浅谈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问题[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高宝爱;;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辅助教学的探讨[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秋生;;谈谈开展特殊儿童家长工作[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陈天勇;刘岩华;;北京盲校心理教育情况调研报告[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6 袁小俊;;特殊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岚;刘福泉;;天津市特殊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与趋势[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岚;刘福泉;;天津市特殊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与趋势[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陶德清;;社会和谐氛围的调查研究报告[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林斌邋刘坤军;10名特殊儿童上学了[N];阿坝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林燕英;特殊儿童竞技纪念“国际残疾人日”[N];中山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曾毅;“特殊儿童”该如何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4 陈娜;我市特殊教育事业格局形成[N];铜川日报;2007年
5 王粲;关爱特殊儿童共建共享和谐[N];济宁日报;2007年
6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7 吴亚南 顾生庚;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不容忽视 [N];常州日报;2005年
8 记者 徐光明;江西六成特教学生上了普通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残疾儿童就学不再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陆丽华;对特殊儿童教育的认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凤琴;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时间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兰继军;论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霞;湖南省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平平;湖南省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江敏红;学龄期唐氏综合征儿童交流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素琼;随班就读中社交技巧教学及成效的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8 滕飞;浅论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宵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琳;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5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92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