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31 12:01

  本文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 2013年

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丁雪琴  

【摘要】:合作共赢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高校实现大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机遇。我国高校水平与世界一流名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要迎头赶超、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在高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从而带动整体崛起,这是现阶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为了拓展体育的功能,发挥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优势,就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推动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高校间体育教育资源的共享。 本研究主要是在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通过对湖北省22所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现状及校际共享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体育教学资源在各高校间的分布,为协同创新——共享提供物质基础和有效保障。接着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协同创新战略实施的意义、基本条件、程序入手确定其教学资源共享原则,探索其协同创新的共享路径,力图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及“协同创新——共享”监测体系,旨在建立高校间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高校之间优势资源的强强联合,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有效推动湖北省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进程,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得出以下结论:(1)观念更新、机制创新、跨院校研究、平台建设及配套政策的保障是实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协同创新战略的基本条件。(2)整合大学体育教育资源,构建共享网络平台是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多元化共享的重要途径。(3)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包括置换对等、投入互补、邻近共用、弱势补偿及以生为本原则。(4)共享管理机构的建立可以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育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5)监控体系的建立是大学体育课程教育资源协同创新共享的有效保障。并提出以下建议:(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意识的培养。(2)发挥政府调控职能,构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共享平台。(3)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教学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4)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将资源共享纳入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之中。(5)加强区域统筹,率先实现区域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宏伟;;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2 阿英嘎;孙久喜;;“211工程”大学体育网络平台建设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杨剑,周亚芹;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保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4 吴晓鸣;陈一曦;汪荣;梁建锋;;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8年06期

5 邵云飞;杨晓波;邓龙江;杜欣;;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4期

6 曹铭亮,渠广伟;美国体育教育模式概述[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8 刘文珂;;体育课网络助学平台建设的思考——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胡建华;;“产学结合”是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以日本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林华;李和标;;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李斌;吕利平;;普通高校体育基础课“量版式组合教学”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林秋菊;;“柔性”教学比赛模式在高校女篮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颢霖,王健;试论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5 郑国荣;李红梅;;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审视[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1期

6 张妙玲;;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安阳工学院个案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戴建波,史绍蓉,黄益苏,汪强,郭炳存,冯赛泉,杨克林,李义君;试论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王颢霖,王健;我国高校体育流态趋势研究——物流、资金流、信息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宋玉梅;李骁天;李龙;刘海元;;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翁志强;张军;;体育课程设计中的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俊青;许益波;;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刍议[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寒;胡宗彪;李正风;;研发项目对中国大学技术转让合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路春婷;张春博;丁堃;;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潘锡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探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胡涌哲;王海云;;高校科协创新发展新动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克印;当代中国体育经济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周传志;当代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萍;中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罗保;澳门大众体育推广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8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9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10 孙艳;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研发模型及其群体协作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豫;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崔丙刚;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兴华;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隐性课程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金波;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资源共享及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彭枧贵;东南十一省(市)重点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网球课程教学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孟晓平;济南市社区体育资源现状与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四海;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资源配置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郑继超;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史丽峰;新课标下中学体育选项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珏;内蒙古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陈荣,徐浩,王剑,马健萍;高校体育课程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曲峰;刘卉;李铁录;;短跨项目运动员增加肌力及速度与运动能力协同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魏华;;健美操技术课网络化教学平台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骆秉全,安耀东;体育对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的影响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方明,吴静;大学城建设的条件和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J];创新科技;2008年02期

9 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许红峰,彭雪涵,庄昔聪,连文毓;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福建体育科技;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严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宁滨;[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玉芳;;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翟会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反思[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5期

3 胡刚;;我院体育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周丽;;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徐红旗;高校体育分级教学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8年02期

6 閤光辉;大胆创新 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对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7 毛发元,胡达道,阳芸;高校开放式体育课程与教师素质的提升[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王保超;;体育课程中社会适应的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仲云才;张宏成;;论高校体育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华;于可红;;电子信息类院校特色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王炳华;戴绍斌;;基于“三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分析与对策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黄布毅;王占波;胡炜;代振华;;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理探微[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智团;;技术、制度与产业组织协同创新研究——以计算机产业网络化发展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4 吴二娇;;协同创新视角下珠三角创新模式研究[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5 ;前言[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何苗;常好丽;杨海成;;基于共享智力模型的复杂产品协同创新平台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七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晓光;沙彬;;基于动态核心能力的企业持续成长机理研究[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易伟义;余博;;基于自主创新联盟的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荣丽;陈灿;田振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研究与探讨[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郑波;;政府全面创新(GTI):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AXA、韩道阳;[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2 记者 纪爱玲;[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兴华;[N];科技日报;2011年

4 文/定城;[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赵殿顺 战吉祥;[N];大连日报;2010年

6 记者  樊夫;[N];中国电子报;2006年

7 佟洁;[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梁红兵;[N];中国电子报;2010年

9 无锡市蠡园中学 邱华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10 记者 操秀英;[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献;KBE环境下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03年

2 申红艳;基于动态建模的网络联盟企业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贺灵;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及增进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林莉;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雪峰;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于树江;集群式产业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何鹏;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马家齐;协同产品创新中概念设计过程建模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雪琴;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龙佳怀;安徽省利辛县初级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弓婷;上海市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洲;扬州市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王春玮;对徐州地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岳红丽;江苏省普通高校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孟庆宏;济宁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8 孙莉;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石皓月;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在大学体育课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马慧;社会化理论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59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