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2 12:47

  本文关键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体育学院》 2015年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

胡妍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改革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而进入改革的浪潮中。2011年1月我国教育部最新出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一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体育课程在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还强调了体育课程的不可替代性。2012年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清华附小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有弹性的”指导方针并结合清华附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目标。2013年,清华附小体育组推出了“晨练微课堂”,即“X课程”。这是为清华附小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锻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爱好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主发展、自我管理。在进入2014年后,清华附小体育组又提出“1+X”的模式。“1”是整合后的国家体育课程:清华附小体育组提出增加体育课时数,要求每个班级一周5节体育课,即每天1节体育课,其中3节上国家规定课程,1节开展足球专项训练,促进学校品牌特色发展,还有1节开设体育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修课程也有原来的八项添加至九项,增加了一门武术课。“X”课程也由原来的“晨练微课程”转变为“晨练微课堂+健身大课间”。至此,清华附小体育初步建立了体育“1+X课程”体系。 本文以清华附小的体育教师及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清华附小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找出影响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并客观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其沿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进。 通过对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清华附小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开设了自主选修课,打破了我国传统且单一的体育田径教学课,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体育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2、清华附小把足球专项训练课程作为本校的品牌特色课程,,足球专项训练课的大力推广使得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足球的热爱程度,更好的促进我国足球的发展。 3、“晨练微课堂”及“健身大课间”自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开阔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自主地、积极地投身体育锻炼,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4、清华附小体育教师的短缺、工作量过大、薪酬待遇相对较低是影响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5、学校相关部门及校领导的重视,场地、器材的缺乏是阻碍、制约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3.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庆;关于国外学校体育课程的研究和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赵先卿,杨继星,赵一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王家宏;蒋国旻;;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审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杨光明;;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甘肃科技;2009年21期

5 廖婷婷;曾连英;;课标下实施体育课改的现状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杨志康;;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7 汪晓赞;季浏;金燕;;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阎智力;;中日两国百年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目标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季浏;汪晓赞;汤利军;;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年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安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利军,苗志刚,潘绍伟;浅论“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2 凌会俊;钱杰;;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3 芦金峰,杨剑;新体育课程标准与高校运动会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王亚飞,金程;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5 刘旻航,孙庆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评价——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小学1-6年级)评价体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蒋桂凤,宾洲,黄祁平;“人本主义”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确立的立论基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史曙生;;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倾向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刘旻航;孙庆祝;;体育课程属性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10 鲍其安;;高职学院体育课程开发迫在眉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2 张桂兰;张伟华;;湖南省高职学校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分析[A];《体育科研》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年

3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蔡传明;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石振国;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旻航;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旺;湖北省武汉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瑜伽教学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寿波;新课标背景下大连市区高中田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春玮;对徐州地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包敦峰;无线电测向运动在江苏省高职院校的推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苏彬;现阶段唐山市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晋军;山东省重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葛金雷;苏北地区高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营;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修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博;阳光体育背景下大课间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赵慧;新课标背景下北京市中小学篮球课程现状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陆作生,吕菊,董翠香;对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余丁友;对浙江省初中学生体育兴趣及其变化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赵先卿,杨继星,赵一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和平,王健,和庆华;天津市中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问卷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6 梁立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Z1期

7 王家宏;蒋国旻;;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审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杨光明;;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甘肃科技;2009年21期

9 郑小翔;;论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4期

10 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继鹏;浅议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体育师友;2005年05期

2 丁洁;;浅谈小学体育课程增加健美操内容的可行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03期

3 杨思悟;;浅谈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学生自评能力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5期

4 苗启元;对未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甄志平,张芃;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代化与人文性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张学忠;张建华;钟全宏;;甘肃省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田广;;村级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以陇南农村小学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潘桂芝;李晓春;胡学功;张成波;;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汪晓赞;季浏;金燕;;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李莎;陈永红;;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考——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莹;;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再审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高留红;张予南;;论身体素质敏感期与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正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霞;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历史演进[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芬;小学体育课程增加健美操内容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东;对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兰雷;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叶琳;江苏省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郭智光;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沿革与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义忠;濮阳市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冲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饶丹丹;滇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现状与发展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潘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钢;街舞运动纳入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62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