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体育专业羽毛球选修班专项力量素质及技术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核心力量训练 + 羽毛球运动 ; 参考:《扬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理念被体育界的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并通过引用和加工后被广泛地应用到竞技体育各个项目中。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部位是身体躯干核心部的肌肉群及其深层小肌肉群,对运动时身体姿势的保持、环节的发力、协调控制能力等有一定促进作用。而羽毛球作为一项隔网对抗类项目,比赛中攻防节奏快,需要运动员在场上不断地做变速和变向的运动,在变向运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做急停、急启的动作,并以跑、蹬、跨、跳为基础配合上肢做连续性发力击球动作。因此,羽毛球运动的变速和变向运动使身体一直处在稳定到不稳定状态转换中,这需要羽毛球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相关素质。本文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相关学者的文献和著作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相关专家的咨询,确立了研究方向、实验方案设计及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对扬州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羽毛球选修班共20名学生进行核心力量的实验训练,并根据学生各项素质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无差别的两组来进行内容训练,经过12周的训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羽毛球各项素质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1.实验后专项的力量素质和技术的各项指标测试成绩都有提高,其中30秒双摇跳绳、5次左右摸边和半场单打线“米”字步法、杀球速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核心力量训练法与一般腰腹性力量训练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躯干部位的肌肉力量,但是核心力量的训练对提升运动员对身体平衡控制上有更加显著的效果。2.实验后羽毛球专项素质在通过12周的训练后各项指标都有了提高,实验组在半场“米”字步法、左右摸边的提升幅度都比对照组要高。两项指标的变化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能够加强身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身体的变向移动能力和速度。3.杀球速度指标的变化也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说明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对核心区域肌肉加强躯干稳定性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身体的协调控制能力与协调发力能力,提升身体在力量传递时的利用效率,便于力量最大化的传递。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sports training,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regarded as a new training idea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sports field. It is widely applied to various sports items by reference and processing. The main parts of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are the muscle group and the deep muscle group in the core of the body of the body. The movement of the body posture, the force of the link, and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ability have a certain promotion effect while the badminton is a kind of net antagonism. In the game, the rhythm of attack and defense is fast, and the athletes need to keep changing and changing on the field. As a result, the speed change and change of the badminton movement make the body stable to the unstable state, which requires the badminton players to have higher physical control and related qualitie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literature and work of relevant scholars, and through the consultation of relevant experts,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experimental scheme design and core strength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the 2013 class Badminton Class of the 2013 class badminton elective class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nd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training of the core strength of the 20 stud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various elements. The quality test resul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carry out content training. After 12 weeks of training, the quality of badmint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after the 1. experiment, the strength quality and the technical index test results are improved, of which 30 seconds double roll rope skipping, 5 times to the sid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of the speed of the ball, which shows that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method and the general waist abdominal strength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trunk,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core strength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ody balance control of the athletes and the feathers of the.2. experiment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special quality of the ball has been improved after 12 weeks of training.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in the half field "rice" step, the eleva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the two index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t shows that the strength training of the core parts can add the stability of the body body and improve the movement of the bod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bility and speed of the speed.3.. Therefore, the core part strength train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core area,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of the bod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bod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force, and facilitat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strength. Transfer.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峰;《羽毛球竞赛计算机现场成绩处理系统》设计及其应用[J];体育科研;2000年04期
2 庄志勇;我国羽毛球市场发展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3 郝军龙,贾文彤;高校羽毛球学期教学中的比赛3段论构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张洪宝;能量代谢分析在羽毛球训练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吴宏江,王剑;羽毛球步法教学研究[J];天中学刊;2003年05期
6 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羽毛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4年06期
8 陈莉琳;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市场化运作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9 许建;南宁市羽毛球场馆体育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王丽娟;张博;于容容;肖福俊;;羽毛球比赛中节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莉琳;;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市场化运作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曾亦斌;;珠三角地区大众羽毛球热形成的原因与特点的研究[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3 安忠鑫;蒋家珍;钟秉枢;冷波;周志辉;王磊;;《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在2011年苏迪曼杯直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董林;;大学生对羽毛球学习兴趣的探讨[A];第二十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0年
5 钟稳;;高水平羽毛球女单项目击球状态与胜负关系的分析和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戴金彪;管颖;;“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影响与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王克阳;;上海市杨浦区高中生参加课余羽毛球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以部分高中为例[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8 袁博峰;;从电视直播收视数据浅析中国羽毛球职业化的可行性[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傅琪琪;李海;;基于商业视角的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10 王聪;秦学林;;基于TRIMP的羽毛球训练及比赛负荷监控[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羽毛球比赛规则要点[N];人民日报;2007年
2 狄赫丹;长治鸿羽羽毛球俱乐部成立[N];长治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先永;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打造广州金灿灿的体育名片[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许珂;昆明业余羽毛球市场缘何火瀑?[N];中国体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宋辉;羽毛球让社区居民乐此不疲[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6 记者 马月红;市体育中心羽毛球馆开馆暨羽毛球俱乐部成立[N];周口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云波;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在桂林举行[N];桂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胡奎 实习记者 严竹芸 实习生 张柯璐;全州“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之州直单位篮球·羽毛球比赛活动启动[N];黔西南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赵乃林;“羽毛球是我健身的好‘处方'”[N];辽宁日报;2001年
10 李樱;羽毛球馆的9100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晶华;羽毛球空气动力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2 叶宗鑫;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术体系双子模型的理论建构以及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刘萍萍;我国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漆昌柱;羽毛球专家—新手在模拟比赛情景中的问题表征与运动思维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谷平;北京市大众羽毛球锻炼者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2 许建;南宁市羽毛球休闲人群行为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王杰;河南省羽毛球裁判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孔令德;中国羽毛球产业链的组成与提升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夏宇;羽毛球规则变化史及其对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姜雷;西安市羽毛球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小女;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兰财;北京市羽毛球培训网络营销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9 王昊;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1年
10 马振鹏;西安市羽毛球爱好者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33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03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