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下悬吊训练对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表现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17 08:53
【摘要】:为探讨以高强度间歇模式进行悬吊运动是否能显著提升足球运动员运动表现,招募30名足球运动员进行5式悬吊运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每式动作进行30s,每式间隔休息30s,每周每式运动时间增加10s,每周训练2次,共训练8周.结果显示:8周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降低体脂率,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平衡能力、T字敏捷跑、加速爆发力、垂直跳跃高度、垂直爆发力、无氧能力、3min登阶测试、摄氧效率斜率等运动表现显著提升;但是,最大摄氧量则无显著变化.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whether high intensity intermittent suspens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football players, 30 footballers were recruited to carry out high intensity intermittent training of 5 suspensions. 30 s for each movement, 30 s for rest interval, 10 s for exercise time per week, 2 times a week for 8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 weeks of suspension training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body fat rate, sit-up, standing long jump, balance ability, rapid running, acceleration of explosive force, vertical jump height, vertical explosive force, anaerobic ability and 3 min step test. The slope of oxygen uptake efficienc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maximal oxygen uptak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作者单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分类号】:G8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兴泽;;机体振动力量训练案例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2 任满迎;赵焕彬;刘颖;王海涛;;振动力量训练即时效应与结构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6年07期

3 史仍飞;危小焰;;机械生长因子(MGF)与运动[J];体育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乐玲;;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下悬吊训练对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表现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2 宋法明;刘北湘;;全身振动介入静态伸展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 卢澎涛;;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及下肢肌力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4 黄鹏;吕倩楠;陈子嫣;景玮yN;段梦楠;汪德勇;李玉;;下肢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01期

5 李佳锡;;振动力量训练对于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爆发力及踢击表现效应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年11期

6 蒋国乐;;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即时效应以及不同恢复时间后效果的对比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年09期

7 王楠;;浅谈功能性训练对健美健身运动的促进作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年07期

8 陈金鳌;张林;陈琉;李伟;李善姬;;振动训练对低龄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5年02期

9 许鑫华;沈艳梅;;振动训练对力量、柔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15年02期

10 郜瑞睿;黄鹏;胡扬;;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训练效果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技;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涌明;于洪军;资薇;曹春梅;陈小平;;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年04期

2 王兴泽;;交变负荷对机体影响的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7年12期

3 王兴泽;王冰;胡贤豪;;振动力量训练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陈方灿;;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03期

5 唐剑峰,叶新新,彭春政;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对踝关节肌群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年03期

6 许以诚,高炳宏,刘文海,米卫国;振动与非振动力量练习时肌电图变化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赵亮;短时间力竭运动对大学生血清GH、IGF-I和GHBP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8 彭春政,危小焰;全身振动刺激对肌肉力量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6期

9 彭春政,危小焰;抗负荷力量训练中附加全身振动刺激对肌力训练效果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徐国营,刘迅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及血清GH,IGF-I水平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郜建民;论加强足球运动员的规则意识训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李诗科;浅谈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自控及其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孙雷鸣;足球运动员思维品质的分析与提高[J];体育函授通讯;2001年03期

4 李协荣,丁丽萍;论足球运动员的体液补充[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赵登发;论足球运动员场上意识的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刘子众;我国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秦志辉;论足球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步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冯赣梅,许资亮,冯志敏;论足球运动员的比赛情感与比赛思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黄征;足球运动员顶撞裁判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岳艳丽,武勇成;足球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补充[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葆欣;强大平;毛杰;黄庆;任超学;;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规律及防治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陈华荣;;中国足球运动员转会费的法律性质浅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侯卫东;;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结构及评价标准的综合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张廷安;陈效科;赵震;;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战术决策信息观察模式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侯卫东;;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结构及评价标准的综合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琦;王海艇;;我国16岁女子足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剑;;足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能力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陈,

本文编号:2129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129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2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