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不同呼吸节奏调节男性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和入脑血流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14:01
   研究目的:通过对受试者施加固定呼吸频率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练习干预,测试分析不同呼吸节奏下男性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和入脑血流量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呼吸节奏对受试者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为科学制定针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传统体育养生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传统体育养生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传统体育养生在新时代增进国民健康的历史使命。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北京体育大学在校男性大学生16人作为实验对象,以5次/min的逆腹式呼吸频率进行持续30min的不同呼吸节奏实验,呼吸节奏包括吸长呼短(吸7s-停2s-呼3s)、吸呼等长(吸5s-停2s-呼5s)、吸短呼长(吸3s-停2s-呼7s)三种节奏。同时对实验对象干预前10min、干预中10min、干预后10min的心率变异性、颈动脉血流动力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1)吸长呼短节奏干预中LF、LF/HF较干预前相比升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呼等长节奏干预中LF、LF/HF较干预前相比升高,且显著性差异,p0.05;吸短呼长干预中LF、LF/HF较干预前相比升高,且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相比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吸长呼短节奏干预中颈动脉血管直径(Carotid artery diameter,CAD)较干预前相比增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呼等长节奏干预中CAD和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较干预前相比增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短呼长节奏干预中颈动脉血流速度(Carotid blood flow velocity,CBF)较干预前相比下降,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与干预中相比升高,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它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吸长呼短、吸呼等长、吸短呼长节奏逆腹式呼吸对男性大学生迷走神经干预后的影响具有延迟性效应,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吸长呼短与吸短呼长之间SDSD、RMSSD、LF/HF、CBF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F在吸长呼短与吸呼等长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BF在吸呼等长与吸短呼长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种节奏其它指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5min/次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对男性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和入脑血流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5min/次吸长呼短、吸呼等长节奏逆腹式呼吸使男性大学生LF在干预中和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干预中CAD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入脑血流量增加,表明此节奏男性大学生大脑活动更加活跃,不利于大脑放松。(3)5min/次吸短呼长节奏逆腹式呼吸使男性大学生干预中CBF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入脑血流量减少,表明此节奏男性大学生大脑活跃水平下降,有利于大脑放松。
【学位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80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有关呼吸的研究现状
        2.1.1 国内有关呼吸的研究现状
        2.1.2 国外有关呼吸的研究现状
    2.2 腹式呼吸生理效应的研究现状
        2.2.1 腹式呼吸定义界定
        2.2.2 腹式呼吸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
        2.2.3 腹式呼吸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2.3 腹式呼吸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2.3.1 心率变异性定义界定
        2.3.2 心率变异性指标意义的研究现状
        2.3.3 国内外关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现状
    2.4 呼吸对血压变异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2.4.1 血压变异性定义界定
        2.4.2 血压变异性临床研究现状
    2.5 腹式呼吸对血流动力和入脑血流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2.5.1 血流动力定义界定
        2.5.2 腹式呼吸对血流动力影响的研究现状
        2.5.3 腹式呼吸对入脑血流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方法
        3.1.2 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结果
    4.1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结果
        4.1.1 吸长呼短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结果
        4.1.2 吸呼等长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结果
        4.1.3 吸短呼长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结果
    4.2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颈动脉血流动力影响的结果
        4.2.1 吸长呼短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颈动脉血流动力影响的结果
        4.2.2 吸呼等长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颈动脉血流动力影响的结果
        4.2.3 吸短呼长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颈动脉血流动力影响的结果
    4.3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延迟性结果
        4.3.1 吸长呼短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延迟性结果
        4.3.2 吸呼等长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延迟性结果
        4.3.3 吸短呼长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延迟性结果
    4.4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间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差异性的结果
        4.4.1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间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差异性的结果
        4.4.2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间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差异性的结果
    4.5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间实验对象颈动脉血流动力差异性的结果
        4.5.1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间实验对象颈动脉血流动力差异性的结果
5 讨论与分析
    5.1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颈动脉血流动力和入脑血流量产生影响的原因
    5.2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5.3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对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出现延迟性效果的原因
    5.4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间实验对象各项指标产生差异的原因
        5.4.1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间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产生差异的原因
        5.4.2 不同节奏逆腹式呼吸间实验对象颈动脉血流动力和入脑血流量产生差异的原因
    5.5 呼吸节奏改变对人体产生影响机制对导引养生功练习的启示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附录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梦驹;柳学媛;谭发朗;;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J];水电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2 魏生宝;;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11期

3 胡琴;李鸣;聂德云;张媚;;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7年05期

4 邵启文;刘长梅;逯莹;燕晶晶;安帅;王鲁娟;徐会圃;;心可舒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04期

5 李军;苏杭;贾博;;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7年03期

6 于洋;王鸿;田俊萍;杜凤和;;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11期

7 杨哲普;毕会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类型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3期

8 王步青;王民;刘洪运;王卫东;;基于心率变异性与精神负荷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年06期

9 杨海飞;石路;刘峰;刘保华;张延猛;李洋洋;李向阳;高翔;;深海实潜中下潜人员的心率变异性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7年04期

10 明丹;任航;付新云;;直升机飞行员疗养方法及疗养期间昼夜心率变异性[J];中国疗养医学;201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柯萍;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2 李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3 李程;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与模型仿真[D];复旦大学;2010年

4 冯晶;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心率变异性及干预治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5 刘旭峰;心率变异性等多项生理指标对情绪稳定性的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解君;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中医心藏功能客观测评[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杨彬珧;血浆细胞因子与心率变异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风美茵;语言诱导与古琴音乐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9 马进;健康青年脑力疲劳生理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霍铖宇;基于庞加莱散点图和递归图的心率变异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秋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RAKEEB CHOUDHURY;射频消融对伴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3 范高胜;不同呼吸节奏调节男性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和入脑血流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4 罗燕;瑜伽休息术对运动性疲劳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5 王莉;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6 朱彬;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睡眠分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武艳玲;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健康人和老年前临床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皖南医学院;2018年

8 孙国位;H型高血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9 谭汝琪;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率变异性及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D];南华大学;2018年

10 王莹;慢性肾脏病患者电化学皮肤传导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探讨[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0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40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3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