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5 15:00
研究目的研究2018—2019年间国内重大赛事中成绩在2.20m—2.24m区间的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关键运动技术特征和相关技术指标。通过与世界级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2.27m以上跳次的关键运动技术参数做对比,探究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关键技术特征,找出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现阶段存在的技术层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为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及其教练员提供相关的技术参数数据,为从事背越式跳高技术研究,跳高项目教学和专项训练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2018年—2019年间国内重大赛事中跳过2.20m—2.24m成绩的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现场拍摄法、视频图像解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特征。采用运动现场拍摄法和视频图像解析法,对2018-2019年间7场赛事中成绩在2.20m—2.24m区间的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进行视频图像解析,人体模型采用松井秀治的人体模式进行计算处理,数据平滑频率为6Hz。采用SPSS23.0对相关技术参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大值、最小值、百分比、均值...
【文章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跳高项目关键技术动作阶段的划分
2.2 国内外对跳高运动技术的研究方式
2.3 关于跳高助跑阶段运动技术的研究
2.3.1 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研究
2.3.2 助跑速度的研究
2.3.3 助跑速度转化率的研究
2.3.4 助跑最后两步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
2.3.5 助跑最后阶段身体质心高度的变化
2.3.6 助跑阶段身体的倾斜角度的变化
2.4 关于起跳阶段技术的研究
2.4.1 起跳阶段重心高度的变化
2.4.2 起跳阶段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研究
2.4.3 起跳时腾起速度和腾起角度的研究
2.4.4 起跳着地阶段时间和关节角度的研究
2.4.5 起跳缓冲阶段时间和关节角度的研究
2.4.6 起跳离地阶段速度和关节角度的研究
2.4.7 起跳阶段躯干倾斜角度的变化
2.4.8 起跳阶段摆动腿的速度与角度研究
2.5 关于跳高腾空过杆阶段运动技术的研究
2.5.1 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高度的研究
2.5.2 过杆时身体姿态及背弓角度的特征
2.5.3 身体过杆速度的研究
2.6 总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2.1 助跑阶段技术特征
3.2.2 起跳阶段技术特征
3.2.3 腾空过杆阶段技术特征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运动现场拍摄法
3.3.3 视频图像解析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3.5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
4.1 助跑阶段技术特征
4.1.1 最后2 步步长特征
4.1.2 最后2 步步速特征
4.1.3 助跑水平速度损失率和速度转化率的特征
4.1.4 助跑最后阶段身体质心高度的变化特征
4.2 起跳阶段技术特征
4.2.1 起跳阶段身体质心高度的变化特征
4.2.2 起跳阶段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特征
4.2.3 腾起速度和腾起角度特征
4.2.4 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膝关节特征
4.2.5 起跳阶段身体姿态变化特征
4.3 腾空过杆阶段技术特征
4.3.1 腾空阶段身体质心最高点的位置特征
4.3.2 过杆阶段背弓姿态及过杆速度特征
5 分析与讨论
5.1 助跑阶段关键技术特征研究
5.1.1 最后2 步步长特征分析
5.1.2 最后2 步步速特征分析
5.1.3 助跑水平速度损失率和速度转化率分析
5.1.4 助跑最后阶段质心高度变化特征分析
5.2 起跳阶段关键技术特征研究
5.2.1 起跳阶段质心高度变化特征分析
5.2.2 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5.2.3 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分析
5.2.4 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膝关节特征分析
5.2.5 起跳阶段身体姿态变化特征分析
5.3 腾起过杆阶段关键技术特征研究
5.3.1 腾空阶段身体质心最高点的位置特征分析
5.3.2 过杆阶段背弓姿态及过杆速度特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级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研究[J]. 程泓人,江志全,苑廷刚,姜自立,王国杰. 中国体育科技. 2019(09)
[2]张国伟跳高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孙丽娜,Bing Yu,沈培鑫.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05)
[3]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分析[J]. 于跃.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3)
[4]2015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B组男子跳高技术生物力学研究[J]. 梁铁怀,姚辉洲,李锋,薛伟佳,韦东远,阳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02)
[5]关于背越式跳高技术及训练特征的研究[J]. 孙帅,焦倩倩.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04)
[6]跳高运动员张国伟起跳及腾空的运动学分析——以2015北京田径世锦赛为例[J]. 李成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7]背越式跳高起跳、腾空阶段躯干转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郭梁,吴瑛,徐涛. 体育科研. 2015(05)
[8]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训练研究[J]. 黄昌华.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9]优秀跳高运动员王宇腾空过杆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闫慧,刘双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10]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技术动作诊断研究[J]. 巩磊,孙颖慧,王玉兵. 湖北体育科技. 2014(05)
硕士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倒2步及起跳动作特征分析[D]. 马昱.西安体育学院 2017
[2]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D]. 徐小金.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曾文斌.山西大学 2014
[4]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后两步助跑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 李立新.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1141
【文章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跳高项目关键技术动作阶段的划分
2.2 国内外对跳高运动技术的研究方式
2.3 关于跳高助跑阶段运动技术的研究
2.3.1 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研究
2.3.2 助跑速度的研究
2.3.3 助跑速度转化率的研究
2.3.4 助跑最后两步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
2.3.5 助跑最后阶段身体质心高度的变化
2.3.6 助跑阶段身体的倾斜角度的变化
2.4 关于起跳阶段技术的研究
2.4.1 起跳阶段重心高度的变化
2.4.2 起跳阶段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研究
2.4.3 起跳时腾起速度和腾起角度的研究
2.4.4 起跳着地阶段时间和关节角度的研究
2.4.5 起跳缓冲阶段时间和关节角度的研究
2.4.6 起跳离地阶段速度和关节角度的研究
2.4.7 起跳阶段躯干倾斜角度的变化
2.4.8 起跳阶段摆动腿的速度与角度研究
2.5 关于跳高腾空过杆阶段运动技术的研究
2.5.1 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高度的研究
2.5.2 过杆时身体姿态及背弓角度的特征
2.5.3 身体过杆速度的研究
2.6 总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2.1 助跑阶段技术特征
3.2.2 起跳阶段技术特征
3.2.3 腾空过杆阶段技术特征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运动现场拍摄法
3.3.3 视频图像解析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3.5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
4.1 助跑阶段技术特征
4.1.1 最后2 步步长特征
4.1.2 最后2 步步速特征
4.1.3 助跑水平速度损失率和速度转化率的特征
4.1.4 助跑最后阶段身体质心高度的变化特征
4.2 起跳阶段技术特征
4.2.1 起跳阶段身体质心高度的变化特征
4.2.2 起跳阶段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特征
4.2.3 腾起速度和腾起角度特征
4.2.4 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膝关节特征
4.2.5 起跳阶段身体姿态变化特征
4.3 腾空过杆阶段技术特征
4.3.1 腾空阶段身体质心最高点的位置特征
4.3.2 过杆阶段背弓姿态及过杆速度特征
5 分析与讨论
5.1 助跑阶段关键技术特征研究
5.1.1 最后2 步步长特征分析
5.1.2 最后2 步步速特征分析
5.1.3 助跑水平速度损失率和速度转化率分析
5.1.4 助跑最后阶段质心高度变化特征分析
5.2 起跳阶段关键技术特征研究
5.2.1 起跳阶段质心高度变化特征分析
5.2.2 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5.2.3 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分析
5.2.4 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膝关节特征分析
5.2.5 起跳阶段身体姿态变化特征分析
5.3 腾起过杆阶段关键技术特征研究
5.3.1 腾空阶段身体质心最高点的位置特征分析
5.3.2 过杆阶段背弓姿态及过杆速度特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级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研究[J]. 程泓人,江志全,苑廷刚,姜自立,王国杰. 中国体育科技. 2019(09)
[2]张国伟跳高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孙丽娜,Bing Yu,沈培鑫.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05)
[3]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分析[J]. 于跃.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3)
[4]2015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B组男子跳高技术生物力学研究[J]. 梁铁怀,姚辉洲,李锋,薛伟佳,韦东远,阳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02)
[5]关于背越式跳高技术及训练特征的研究[J]. 孙帅,焦倩倩.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04)
[6]跳高运动员张国伟起跳及腾空的运动学分析——以2015北京田径世锦赛为例[J]. 李成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7]背越式跳高起跳、腾空阶段躯干转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郭梁,吴瑛,徐涛. 体育科研. 2015(05)
[8]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训练研究[J]. 黄昌华.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9]优秀跳高运动员王宇腾空过杆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闫慧,刘双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10]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技术动作诊断研究[J]. 巩磊,孙颖慧,王玉兵. 湖北体育科技. 2014(05)
硕士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倒2步及起跳动作特征分析[D]. 马昱.西安体育学院 2017
[2]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D]. 徐小金.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曾文斌.山西大学 2014
[4]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后两步助跑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 李立新.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1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5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