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地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周边社区共享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18:55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新兴产业发展部署工作中指出,共享经济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中国未来3年共享经济整体年均增速将在30%以上。在“十三五”规划接近尾声的重要转折点,共享理念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的共享也逐渐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场地需求与场地设施存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丰富优质的体育设施资源与周边社区配套体育设施的不达标形成了鲜明对比,故而积极探索高校场地设施与周边社区的共享,能够切实有效的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水平,推动高校体育设施的“共享化”发展。为了解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共享现状、社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与居民体育健身需求情况,进一步分析当前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原因,探索研究高校场地设施与周边社区共享的新思路。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就高校场地设施与周边社区的共享情况为主要研究内容做深入调查研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地区的10所高校以及高校周边三公里范围以内的10个社区为调查对象,就高校场地设施概况、社区配套体育设施现状、居民的健身需求、...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地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周边社区共享研究


样本高校规模统计图

数量分布,场地设施,数量分布,高校


图 2不同规模高校场地设施数量分布3.1.1.2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类型及数量相比其他省市,从体育场地设施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配套设施等方看,北京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整体水平比较高。截止 2013 年 12 月,据北京市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可知,北京市共有体育场地 20075 个,总场地面积 4768.8平方米。其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 4648 个,占 23.15%;场地面积 1313.34方米,占 27.54%。同时,北京市海淀区共有场地 2399 个,数量占比 11.95%;面积共 514.73 万平方米,面积占比 10.79%。可见海淀区聚集着数所高校,其场施拥有量较为可观。通过对样本 10 所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场馆负责人的问卷结果显示,10 所院校均全部拥有室内体育场馆,其中 3 所学校的室内综合体育数量达到 2-7 个,可开展多项体育运动。除此之外,由于游泳馆占地面积较大施设备的建设与维护相比体育馆更复杂,同时学院路地区的高校普遍占地面限,有 3所高校没有独立建设的游泳馆。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属于改扩建比赛场馆。在奥运会、残奥会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


表 5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满足学校使用情况统计表况完全满足 一般满足 无法满足人数(人)占比(%)人数(人)占比(%)人数(人)占(%学 6 60% 4 40% 0 练 5 50% 5 50% 0 动 2 20% 5 50% 3 30体育场地设施运营管理模式馆的运营模式,从运营主体的角度来看可划分为三类,分别是营及委托运营。调研中得知有大部分高校是由学校教学等其他部的开放进行管理,高校内的体育场馆有 58.9%都采用自主运营示)。与公共体育场馆相比,多数高校的校园是开放式而非封内师生员工外,校外人员也自由可出入校园,故而校内体育场地课余锻炼场地,也是附近社会居民的健身活动场所。因此合理、高校体育场馆既能满足校内需求,又能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互联网+”的学校——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路径研究[J]. 邱艳平,戴志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3)
[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19)
[3]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在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地位、职能与作用[J]. 阮云龙,王晓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5)
[4]新西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基于体育政策的分析[J]. 龚正伟,姜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1)
[5]加拿大高校的竞技体育、社区体育、体育教育及其启示[J]. 陈建华.  体育文化导刊. 2013(10)
[6]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模式创新——苏州大学推行股份化有限责任公司可行性分析[J]. 郑小凤,张朋,李兴海.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7]对社区体育概念的分析[J]. 张文漪.  科技信息. 2012(12)
[8]英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 王志威.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1)
[9]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立法保障现状分析[J]. 王聃.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10]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补发展模式研究[J]. 骆军保,李义志,骆慧菊.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1(12)

博士论文
[1]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证研究[D]. 陈华伟.福建师范大学 2014
[2]结构功能理论视野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D]. 朱立新.北京体育大学 2012
[3]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 陆前安.上海体育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哈尔滨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研究[D]. 代宁.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7
[2]日本中小学体育设施社会开放状况及启示[D]. 季艺.上海体育学院 2013
[3]上海市高校与周边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陆品军.上海师范大学 2012
[4]济南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苏莉莉.上海体育学院 2010
[5]上海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张琼.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山东省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互动发展研究[D]. 高凯.南京师范大学 2007
[7]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信息的缺失性分析[D]. 阎宇芳.北京体育大学 2007
[8]对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经营和管理模式的探析[D]. 裘荣.北京体育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6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56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