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自主动作对目标觉察速度与辨别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5 13:11
  为了探索个体的目标觉察速度和辨别能力受自主动作的影响,借助信号检测论与随机动点任务范式进行2项行为学实验,共20名被试分别参与本研究的2个实验。实验1主要探索自主动作对个体觉察速度的影响,被试需要在自主动作和非自主动作的条件下,分别判断在一组随机动点之中,是否存在一组运动方向一致的动点;实验2主要探索自主动作对个体辨别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自主动作部分和线索提示2部分,被试需要通过学习阶段,掌握自主动作(线索)与动点一致运动方向的特定对应关系。在测试阶段,分别在自主动作(线索)与其效果一致或不一致条件下,对随机动点一致运动的具体方向进行报告。结果发现,在实验1中,被试在自主动作与非自主动作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显著(P<0.05),正确率差异不显著(P=0.95);在实验2的自主动作部分,被试在自主动作与效果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辨别力d’差异显著(P<0.05),反应标准c差异不显著(P=0.30),在线索提示部分,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辨别力d’(P=0.84)和反应标准c(P=0.14)差异均不显著。综上,自主动作可以加速个体对效果的觉察速度,自主动作可以增强对不同效果的辨别能力... 

【文章来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3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自主动作对目标觉察速度与辨别能力的影响


预激活假说示意图

流程图,线索,流程图,学习阶段


在线索提示部分,同样包括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见图7)。学习阶段通过红色或蓝色圆点来“触发”RDK出现,被试不要按键,除此以外均和自主动作部分一致;在测试阶段,被试同样不需要按键触发RDK,只需判断动点一致运动的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其他设置均与自主动作部分相同。2.2.5 实验设备与流程

示意图,目标,示意图,效果


根据预激活假说[10-11],如果个体执行的动作和效果没有关系,即在非自主动作条件下进行动作,此时对效果的感知不会有额外影响,个体内部表征达到反应标准,即探测到效果出现,其所需时间为t1;如果个体执行的动作和效果是对应的,即在自主动作条件下执行动作,此时个体对效果的感知发生预激活,探测到效果出现的时间为t2,t2将会小于t1(见图2)。据此,可以推出本研究第1个假设:自主动作可以提升对目标觉察的速度。上述情形中,只存在一组自主动作和效果的对应关系,个体进行探测加工。当存在2组以上的对应关系,个体需要进行辨别加工,此时自主动作会对辨别加工产生的影响尚不明确。根据信号检测论的两维模型[13],辨别任务依靠2组神经群之间的竞争,结合预激活假说,当自主动作执行时,其效果对应的神经群得到预激活。假设S1、S2分别代表个体对2个效果的特异性表征,d1代表无预激活情况下两者的“感知距离”,如一个效果(S2)发生预激活,则“感知距离”由d1变为d2,即预激活导致两者之间的“感知距离”增大(见图3)。据此,提出本研究的第2个假设:自主动作可以提升对不同效果的辨别能力。近年来,在研究自主动作对感知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达成需要排除预判因素潜在影响的共识,通常在研究中增加一般线索提示条件作为控制条件[9]。本研究将借鉴此设置对预判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主动作所引起的感知衰减及其特征[J]. 王碧野,周成林,郭玮,朱风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8(03)
[2]体育人类学的身体动作分析法[J]. 赵国炳,谭广鑫,向有明,王广进,张洁,杜高山.  体育科学. 2014(12)
[3]信号检测论的应用[J]. 杨治良.  心理科学通讯. 1989(05)



本文编号:3285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85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