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体医融合视域下运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1-12-10 15:32
  从体医融合工作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大学教育现代化的改革趋势,提出建设运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想,并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从教育、宣传与共享的角度助力体医融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文章来源】:辽宁体育科技. 2020,42(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体医融合视域下运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特征

架构图,教学中心,架构,体育


根据满足体育教学全面、透彻、规范的特征,依托现代网络技术以及不同使用对象的特点,设计了面向学院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大众的运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结构。为保证教学平台的灵活开发和双向交互,该平台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即体育网络教育模块、虚拟仿真实验模块以及体育科普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平台下会有不同的层次、功能和涉及领域,为用户提供了智能化、一体化、交互式、高度集成、完全开放的特色平台。4.1 体育网络教学模块

层次结构图,实践教学,层次结构,模块


虚拟仿真实践模块的特征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手段建设虚拟实验环境,学习者按照预设实验流程进行实验,消除了实验成本高、实验操作不可逆的传统实体实验弊端,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的经济性、高效性的技术优势。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征设计了三层次的虚拟仿真实践模块(见图3)。第一层次的理论基础课程针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手段实现人体结构、运动损伤、常用仪器设备等基础知识的直观呈现,提高了基础实践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第二层次的技能培养课程主要为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运动康复实践教学服务,包括体适能模拟测定、康复技术模拟诊断、运动康复训练等操作性实验。第三层次的创新科研课程针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以及学院科研人员,实验包括运动处方制定、运动训练干预、运动康复训练设计等探究性实验,实现了综合虚拟仿真实验的虚实结合、多人协作与创新组合,满足该阶段学生与科研人员对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了实践、研究、创新三位一体的高级人才的培养。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医融合协同治理: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 冯振伟,张瑞林,韩磊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2]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 刘国永.  体育科学. 2016(12)
[3]大健康产业视野下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 齐大路,方千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12)
[4]健康中国建设中体育与医疗对接的研究与建议[J]. 郭建军.  慢性病学杂志. 2016(10)
[5]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发展对策研究[J]. 张利格,汤鹏翔.  高教探索. 2016(05)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18)
[7]国外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与发展[J]. 王卫国,胡今鸿,刘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05)
[8]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 王建辉,杨俊,孙立新.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2(02)

硕士论文
[1]基于VR技术的虚拟教学应用研究[D]. 黄鑫.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2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32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