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篮球运动员预判传球方向眼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10:38
当今随着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视觉是运动员在比赛在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水平运动员在运动执行过程中对场景及其他运动员的视觉反应和预判准确率等眼动特征存在差异性,良好的视觉反应和预判准确率对运动决策和行为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眼动特征与人的信息加工和心理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传球过程,是运动员大脑快速的信息加工并伴有行为操作的过程,对篮球运动员的眼动特征进行研究是为进一步明确视觉反应时和视觉预判准确率影响运动员良好行为决策的身心因素,使之对提升运动员在赛场的行为决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择大学生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北京心灵方舟公司的Insight眼动仪,对不同水平篮球运动员在预判传球时的眼动特征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两组被试对呈现的刺激情景的预判反应时和预判正确率的实验结果是:专业组被试和非专业组被试具有显著性差异(t反应时=-4.702,t正确率=5.143,p<0.05),专业组篮球运动员较非专业组篮球...
【文章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6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眼动原理及相关概念的研究现状
2.1.1 眼动及眼动模式的相关解释
2.1.2 眼动追踪技术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各领域关于眼动研究现状
2.2.1 眼动研究在阅读、认知领域的研究现状
2.2.2 眼动研究在广告心理学、人机交互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2.3 眼动研究在交通、航空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2.2.4 眼动研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现状
2.3 篮球运动中的眼动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2.1 实验设计
3.2.2.2 实验人员
3.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2.4 实验刺激情景的设计
3.2.2.5 实验变量的控制
3.2.2.6 实验的实施过程
3.2.2.7 实验数据的提取
3.2.2.8 实验技术路线图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两组被试反应时和预判正确率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水平两组被试反应时和预判正确率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1.2 不同性别两组被试反应时和预判正确率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1.3 组别和性别对反应时、预判正确率的方差分析
4.2 两组被试注视时间的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水平两组被试在不同位置注视时间的结果与分析
4.2.2 不同性别两组被试在不同位置注视时间的结果与分析
4.2.3 组别和性别对不同位置注视时间的方差分析
4.3 两组被试注视次数的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水平两组被试在不同位置上注视次数的结果与分析
4.3.2 不同性别两组被试在不同位置上注视次数的结果与分析
4.3.3 组别和性别对不同位置上注视次数的方差分析
4.4 两组被试观察刺激情景时眨眼次数的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组别不同性别被试眨眼次数的描述性统计
4.4.2 不同组别不同性别被试眨眼次数的差异性比较
4.5 对两组被试反应时、准确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眨眼次数的相关性检验
4.5.1 专业组被试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分析
4.5.2 非专业组被试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被试测试信息表
附录二 实验操作信息表
附录三 实验现场照片
附录四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著作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的元分析 [J]. 崔运坤,贾燕,张英波,李大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4)
[2]不同知觉动作匹配和技能水平对虚拟网球情境中运动员接发球的影响 [J]. 杨勇涛,张忠秋,戴群.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05)
[3]眨眼是在思考 [J]. 王增. 老同志之友. 2014(03)
[4]基于智能Agent的远程学习者情感与认知识别模型——眼动追踪与表情识别技术支持下的耦合 [J]. 詹泽慧.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05)
[5]时空阻断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预判绩效的干预研究 [J]. 高艳敏,杨文礼,杨剑.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6]词边界信息在中文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来自中文二语学习者的证据 [J]. 白学军,梁菲菲,闫国利,田瑾,臧传丽,孟红霞. 心理学报. 2012(07)
[7]实验研究在审计研究中的应用 [J]. 董凤莉. 财会通讯. 2011(33)
[8]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J]. 樊倩,隋雪. 社会心理科学. 2011 (09)
[9]1980-2009年国内眼动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J]. 蒋波,章菁华. 心理科学. 2011(01)
[10]Tobii眼动仪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J]. 张丽川,李宏汀,葛列众. 人类工效学. 2009(02)
博士论文
[1]羽毛球练习者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特征研究[D]. 王洪彪.上海体育学院. 2009
[2]单摄像机视线跟踪技术研究[D]. 刘瑞安.天津大学. 2007
[3]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 陶云.天津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足球守门员在防守点球情境中的预判特征—来自眼动和ERP的证据[D]. 张嘉伟.成都体育学院. 2017
[2]视空间工作记忆对篮球运动员防守预判的影响[D]. 李华庆.北京体育大学. 2017
[3]基于图像的人眼视线方向估计[D]. 梅飞雪.华中科技大学. 2016
[4]不同水平与性别排球运动员对扣球动作认知眼动特征研究[D]. 秦绪姣.东北师范大学. 2015
[5]排球运动员观看发球和接发球运动情景的眼动特征研究[D]. 时冰龙.河南师范大学. 2015
[6]网页缩略图矩阵对消费者浏览的影响[D]. 唐琪.信阳师范学院. 2014
[7]乒乓球运动员动作前情景的预判绩效及其差异性研究[D]. 朱云.首都体育学院. 2013
[8]情绪性质对篮球运动决策的影响—自尊的调节作用[D]. 孙晓迪.北京体育大学. 2012
[9]眼动交互界面设计与实例开发[D]. 李婷.浙江大学. 2012
[10]足球运动员预测能力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 孙连洁.上海体育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544268
【文章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6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眼动原理及相关概念的研究现状
2.1.1 眼动及眼动模式的相关解释
2.1.2 眼动追踪技术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各领域关于眼动研究现状
2.2.1 眼动研究在阅读、认知领域的研究现状
2.2.2 眼动研究在广告心理学、人机交互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2.3 眼动研究在交通、航空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2.2.4 眼动研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现状
2.3 篮球运动中的眼动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2.1 实验设计
3.2.2.2 实验人员
3.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2.4 实验刺激情景的设计
3.2.2.5 实验变量的控制
3.2.2.6 实验的实施过程
3.2.2.7 实验数据的提取
3.2.2.8 实验技术路线图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两组被试反应时和预判正确率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水平两组被试反应时和预判正确率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1.2 不同性别两组被试反应时和预判正确率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1.3 组别和性别对反应时、预判正确率的方差分析
4.2 两组被试注视时间的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水平两组被试在不同位置注视时间的结果与分析
4.2.2 不同性别两组被试在不同位置注视时间的结果与分析
4.2.3 组别和性别对不同位置注视时间的方差分析
4.3 两组被试注视次数的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水平两组被试在不同位置上注视次数的结果与分析
4.3.2 不同性别两组被试在不同位置上注视次数的结果与分析
4.3.3 组别和性别对不同位置上注视次数的方差分析
4.4 两组被试观察刺激情景时眨眼次数的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组别不同性别被试眨眼次数的描述性统计
4.4.2 不同组别不同性别被试眨眼次数的差异性比较
4.5 对两组被试反应时、准确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眨眼次数的相关性检验
4.5.1 专业组被试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分析
4.5.2 非专业组被试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被试测试信息表
附录二 实验操作信息表
附录三 实验现场照片
附录四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著作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的元分析 [J]. 崔运坤,贾燕,张英波,李大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4)
[2]不同知觉动作匹配和技能水平对虚拟网球情境中运动员接发球的影响 [J]. 杨勇涛,张忠秋,戴群.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05)
[3]眨眼是在思考 [J]. 王增. 老同志之友. 2014(03)
[4]基于智能Agent的远程学习者情感与认知识别模型——眼动追踪与表情识别技术支持下的耦合 [J]. 詹泽慧.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05)
[5]时空阻断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预判绩效的干预研究 [J]. 高艳敏,杨文礼,杨剑.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6]词边界信息在中文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来自中文二语学习者的证据 [J]. 白学军,梁菲菲,闫国利,田瑾,臧传丽,孟红霞. 心理学报. 2012(07)
[7]实验研究在审计研究中的应用 [J]. 董凤莉. 财会通讯. 2011(33)
[8]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J]. 樊倩,隋雪. 社会心理科学. 2011 (09)
[9]1980-2009年国内眼动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J]. 蒋波,章菁华. 心理科学. 2011(01)
[10]Tobii眼动仪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J]. 张丽川,李宏汀,葛列众. 人类工效学. 2009(02)
博士论文
[1]羽毛球练习者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特征研究[D]. 王洪彪.上海体育学院. 2009
[2]单摄像机视线跟踪技术研究[D]. 刘瑞安.天津大学. 2007
[3]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 陶云.天津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足球守门员在防守点球情境中的预判特征—来自眼动和ERP的证据[D]. 张嘉伟.成都体育学院. 2017
[2]视空间工作记忆对篮球运动员防守预判的影响[D]. 李华庆.北京体育大学. 2017
[3]基于图像的人眼视线方向估计[D]. 梅飞雪.华中科技大学. 2016
[4]不同水平与性别排球运动员对扣球动作认知眼动特征研究[D]. 秦绪姣.东北师范大学. 2015
[5]排球运动员观看发球和接发球运动情景的眼动特征研究[D]. 时冰龙.河南师范大学. 2015
[6]网页缩略图矩阵对消费者浏览的影响[D]. 唐琪.信阳师范学院. 2014
[7]乒乓球运动员动作前情景的预判绩效及其差异性研究[D]. 朱云.首都体育学院. 2013
[8]情绪性质对篮球运动决策的影响—自尊的调节作用[D]. 孙晓迪.北京体育大学. 2012
[9]眼动交互界面设计与实例开发[D]. 李婷.浙江大学. 2012
[10]足球运动员预测能力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 孙连洁.上海体育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544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4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