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重庆市大学城部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5-04-27 01:10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文明不断的进步,物质生活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人类愈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而人们越来越重视余暇体育。余暇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身体健康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大学就是一个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出一个健康身体的基础阶段。高校体育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重庆市大学城部分高校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目的、时间、活动方式以及影响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主要因素等,研究符合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发展的相应对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学生余暇时间较为充足,但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②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项目种类较为单一和传统。③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运动运动的状况令人担忧。④体育...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余暇体育的概述
    1.3 余暇体育的功能
        1.3.1 有助于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1.3.2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1.3.3 有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1.3.4 有助于实现高校全面教育的发展
        1.3.5 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1 国外发展现状
        1.4.2 国内发展概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日常生活情况
        3.1.1 每天学习的时间
        3.1.2 每天休息的时间
        3.1.3 每天余暇的时间
        3.1.4 余暇时间的活动项目
    3.2 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现状与分析
        3.2.1 主要进行的体育项目
        3.2.2 参与余暇体育运动的形式
        3.2.3 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
        3.2.4 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
        3.2.5 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活动强度
        3.2.6 参加余暇体育的主要场所
        3.2.7 参与余暇体育的目的
        3.2.8 体育消费情况
        3.2.9 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大学生余暇时间较为充足,但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
        4.1.2 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项目种类较为单一和传统
        4.1.3 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运动运动的状况令人担忧
        4.1.4 体育场馆设施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需要
        4.1.5 大部分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目标明确
        4.1.6 体育消费观念较为单一和滞后
        4.1.7 余暇时间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与组织
        4.1.8 高校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情况没有充分的重视
    4.2 建议
        4.2.1 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
        4.2.2 增加投入,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加余暇体育活动
        4.2.3 加大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提高设施利用率
        4.2.4 经常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4.2.5 加大媒体等传播媒介对余暇体育的宣传力度
        4.2.6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
        4.2.7 合理安排专业指导人员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进行指导
        4.2.8 进行教学改革,加强理论知识的指导
        4.2.9 提高大学生自身因素,促进余暇体育活动的开展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4041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041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