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几种关系探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几种关系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力量耐力 稳定性力量 指向性规律
【摘要】:一种力量素质的发展,必然受到其他力量素质的制约,在竞技运动项目中,若简单的认为该项目的关键力量素质的提高终将造就运动成绩的提升,这种单线性的思维方式在目前竞技运动的训练与实践中得到了强大的冲击,尤其表现在优秀运动员水平阶段。基于这种认识,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测试法,完成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快速力量、稳定性力量及无氧与有氧能力方面的测试,并进一步就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以定量研究的方式从关系的角度提出力量训练的指向性规律,以期通过统计学方法进一步探索力量训练关系的学理性现象,为指导运动员训练,丰富我国力量训练的科学化体系做出贡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本研究选择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四种力量形式,包括:最大力量(权重:0.298,下同)、快速力量(0.244)、力量耐力(0.178)以及稳定性力量(0.280),并确定了评价各力量的代表指标及权重。(2)各力量均与运动水平存在显著相关(p0.05,p0.01,p0.001),其中,最大力量与之相关度最高(r=0.672,p0.001),稳定性力量相关度最低(r=0.354,p0.05)。(3)除稳定性力量外,其它各力量素质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而稳定性力量与其他力量既存在正相关的情况(p0.05),也存在负相关的情况(p0.05,不显著)。(4)综合力量与各耐力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关系(p0.05,p0.01,p0.001),各耐力指标之间相关水平存在差异,既存在正相关(·V o2max与相对平均功率:r=0.554,p0.01),也包含负相关(·V o2max与功率下降率:r=-0.547,p0.01)。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应该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尤其是发展快速用力的爆发力量和持续用力的高强度对抗力量耐力水平。(2)稳定性力量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具有积极调节作用,研究认为: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阶段,稳定性力量训练能够加速快速力量的提升。(3)尽管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可能存在一种同期不兼容现象,但是仍然应该在有氧耐力基础上提高无氧耐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训练中尤其应突出有氧耐力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力量耐力 稳定性力量 指向性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8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引言7-14
- 1.1 选题依据7-8
- 1.2 文献综述8-12
- 1.2.1 力量训练的类型8-9
- 1.2.2 力量训练的效果研究9-10
- 1.2.3 力量训练的关系研究10-11
- 1.2.4 力量训练中的其他关系研究11-12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3.1 研究目的12
- 1.3.2 研究意义12-13
- 1.4 技术路线13-14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4-20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方法14-20
- 2.2.1 文献资料法14
- 2.2.2 问卷调查法14-17
- 2.2.3 测试法17-19
- 2.2.4 数理统计法19-20
- 3 结果与分析20-40
- 3.1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不同力量及代表指标的确定20-23
- 3.1.1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不同力量的选择20-21
- 3.1.2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代表指标的确定21-23
- 3.2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的相关性23-27
- 3.2.1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与运动水平的相关性24-25
- 3.2.2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之间的相关性25-26
- 3.2.3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与耐力的相关性26-27
- 3.3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关系27-40
- 3.3.1 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力量耐力27-31
- 3.3.2 稳定性力量在力量训练中的调节作用31-34
- 3.3.3 耐力供能基础上的力量训练,尤其重视有氧耐力的基础作用34-40
- 4 结论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48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岑兴宇;女子400米栏力量训练[J];田径;2000年06期
3 张海;浅谈力量训练中的憋气[J];田径;2000年08期
4 高汉民,吕望山;“加压力量训练”的运用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年01期
5 陈小平;德国的力量训练研究[J];体育科研;2003年03期
6 户进菊;;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动态[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年03期
7 于红妍;王虎;冯春辉;贾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赵柏林;;如何对高校普通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J];价值工程;2011年01期
9 刘斌;徐坚;;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与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宋德海;巢晓春;;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张猛;叶锐彬;苏全生;;力量训练在国家篮球运动员伤病预防和康复中的应用[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李山;周铁民;王林;;现代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何辉;熊开宇;许寿生;尚文霞;;蛙泳动作与陆上力量训练积分肌电的相关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黄岩;赵焕彬;刘颖;闫琪;;振动力量训练的机制及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郭兰兰;纪仲秋;;核心力量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的促进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6 胡玲玲;纪仲秋;姜桂萍;宋吉祥;;振动力量训练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述评[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7 屈萍;郑伟涛;马勇;石清;;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蹼泳力量训练中的探讨[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鹿道叶;;浅析中老年人力量训练对健康的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张跃;;优秀运动员力量训练“平台现象”的成因与突破[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袁艳;吴贻刚;;振动刺激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冰冰;力量训练后吃点鸡蛋[N];健康时报;2006年
2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刘洲;浅谈体育特长学生的肌肉力量训练[N];学知报;201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 赵纪生;中国人的胳膊越来越没劲[N];健康时报;2008年
4 臧恒佳 编译;45分钟就能减腹塑形[N];健康时报;2008年
5 ;四步瘦身运动[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麻建丽;让身体充满力量[N];温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继明;力量乃运动之父[N];中国体育报;2011年
8 岳胜军 于超;抓住后备力量训练转变的关键环节[N];中国国防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文兵;男子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2 赵丙军;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3 洪长清;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李山;田径运动全年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李晓浦;自激振动力量训练器的研制以及气动与振动加载力量训练在某些生物学力学指标上差别的探研[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袁艳;负重振动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聂文良;跑步经济性相关下肢刚度与神经肌肉力量训练适应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刘冬冬;循环力量训练对青年健康受试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9 田石榴;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军海;论一般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及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峰;现代力量训练研究:理论、方法与启示[D];西南大学;2013年
3 张韬;健身房非竞技性力量训练人群的锻炼迷瘾现状分析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治均;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前抛实心球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宝军;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专项能力影响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江海;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天宇;核心力量训练对排球跳发球速度与成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尚强;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聊城大学;2015年
9 张坤涛;高校跳远教学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董文琪;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体育院系篮球专项学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8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2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