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10 13:24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 齐齐哈尔地区 新式教育


【摘要】:齐齐哈尔地处边陲,教育事业始于清代。清政府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注重加强边防军事力量,重武轻文,实行“满语骑射”教育,教育创办之初发展缓慢。清末民初,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积极推行教育革新,中国教育制度发生重大转折。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齐齐哈尔地区也开始推行以“启民智”和“兴新学”为宗旨的新式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清末民初是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新旧教育制度交替的时段,齐齐哈尔地区教育事业的这种发展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也更加引人瞩目,本文试图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清末民初时期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改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面系统分析,力图展现当时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全貌,并给予清末民初时期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改革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本文首先阐述了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了教育改革前其自身的教育基础,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近代教育规章制度的颁布,地方政府和社会精英支持等方面的内容,解释了新式教育能在齐齐哈尔地区兴起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其次,叙述了齐齐哈尔地区的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成果,包括:初等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少数民族教育概况;再次,对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齐齐哈尔地区的新式教育发展的历史作用。 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的新式教育的推行是一场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的改革和创新,此后,新式教育逐渐得以确立并推广,齐齐哈尔地区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尽管这一时期新式教育在齐齐哈尔地区的发展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教育领域的革新与建设使齐齐哈尔地区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新式教育体系,,为齐齐哈尔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出一批新型人才,从而加速了齐齐哈尔地区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清末民初 齐齐哈尔地区 新式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9;K2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4
  • 第一章 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兴起的历史条件14-22
  • 第一节 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15-18
  • 一、 清政府教育改革政策的推行15-16
  • 二、 清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16-17
  • 三、 民初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17-18
  • 第二节 近代教育规章制度的确立18-20
  • 一、 教育方针的确立18-19
  • 二、 兴学章程和告示的颁布19-20
  • 第三节 教育经费的筹措和师资队伍的培养20-22
  • 一、 教育经费的筹措20-21
  • 二、 师资队伍的培养21-22
  • 第二章 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22-43
  • 第一节 初等教育22-28
  • 第二节 中等教育28-31
  • 第三节 实业教育31-35
  • 第四节 师范教育35-39
  • 第五节 高等教育39
  • 第六节 女子教育39-41
  • 第七节 少数民族教育41-43
  • 第三章 清末民初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43-50
  • 第一节 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43-47
  • 一、 新式教育推行的阻力小43-44
  • 二、 新式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明显44-46
  • 三、 新式教育发展中女子教育成果显著46
  • 四、 新式教育发展中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成果显著46
  • 五、 救亡图存是新式教育发展中的主旋律46-47
  • 第二节 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的历史作用47-50
  • 一、 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的积极影响47-48
  • 二、 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局限性48-50
  • 结语50-51
  • 注释51-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蒙古族新式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贵彬;;清末民初黑龙江省鄂伦春民族新式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3 李宗刚;;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五四文学的发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田正平;陈胜;;教育负担与清末乡村教育冲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邢瑞苗;;民国初期晋城教育的发展[J];沧桑;2008年01期

6 王晓冬;;近代华北乡村新式教育的发展与弊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3期

7 李宗刚;;对新式教育视野下的林译小说的再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侯洪瑞;;试论洋务派的人才观及其在新式教育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07年05期

9 覃文珍;;从自命为“新人物”到主办《竞业旬报》——上海新式教育对胡适自我确立的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李皓;;赵尔巽与奉天新式教育的崛起[J];历史档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赵利栋;;新政、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以1904年无锡毁学案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5 刘福森;;劝学所与私塾改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赵利栋;;清末新式学务团体和教育界的形成:以江苏省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7 刘少雪;;中国教育近代化改革的历史延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9 郑起东;;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袁熹;;近代北京人际关系的变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贵彬;清末民初鄂伦春民族的新式教育[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任孟山;齐齐哈尔假药事件暴露监管缺失[N];华夏时报;2006年

3 记者  陈泥;我市查封扣押两种涉嫌药品[N];厦门日报;2006年

4 记者 李小伟;齐齐哈尔机场顺利通过航空安全审计[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5 记者 吴晓东 梁冬 王茜;日本将向齐齐哈尔派遣医疗队[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袁福山;一流 不只是信念[N];工人日报;2004年

7 记者 马蓉;满怀期待赴盛会[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8 记者 邱丽娜;齐齐哈尔节约集约用地[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9 马蓉邋于童;松花江畔刮起绿色旋风[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10 孙福成;齐齐哈尔销售常年抓员工培训不放松[N];中国石油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D];中山大学;1999年

3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晴;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平亮;卷入“大变局”[D];厦门大学;2004年

6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7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e

本文编号:1006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06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