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8 02:39

  本文关键词:“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微课程 开放大学 应用前景 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教育与学习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求新求变,催生了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微课程研究及实践现状,对一系列微理念进行了对比,对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学支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就微课程在开发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
【关键词】微课程 开放大学 应用前景 分析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以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标志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促进人们教育与学习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求新求变,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时下,“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微课程,就是新近出现的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的教学模式之一。由于当今社会人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2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刘浪;;微课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年20期

2 康红娜;冯军;姚奇志;;“微时代”下的“微课”艺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4期

3 谭姣连;徐晓东;;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1期

4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5 张敏;;五环四步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年04期

6 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年04期

7 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科技风;2013年10期

8 杨振兴;;基于教师PCK建构小学信息技术微视频资源——以小学信息技术“资料收藏夹”一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3年Z2期

9 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Z1期

10 黄瑛;;微课——网络时代的一种建构主义新型教学手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洁婷;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唐泽;教师微课程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新英;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周洁;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华;字幕与背景音乐在微视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希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7 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渝;现代化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电大学报;1997年02期

2 蓝天;访英后的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1997年04期

3 李益民,李庆星;把广东电大办成开放大学的构想[J];高教探索;1999年01期

4 林增明;构建以市(地)开放大学为龙头的成人教育体系可行性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0年02期

5 余志坚;关于电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费利克斯·利布罗,陈垄;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菲律宾大学开放大学的经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5期

7 Bowon Kim;Chang Yeul Yang;窦梦茹;;开放大学机构评估标准[J];天津电大学报;2008年04期

8 胥珍珍;印度的开放教育[J];国际展望;1996年21期

9 薛喜民;为建设国内一流现代远距离开放大学而奋斗[J];开放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10 萨拉斯沃蒂·饶,李朔;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潜在作用及其局限性──关于阿姆贝德卡开放大学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岳;;LTE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C];2008年

2 张建艺;何向新;孙彦琳;;纳米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展望[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3 王文先;;镁合金的应用前景及其焊接性能[A];第二届中国北方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汪东风;齐宏涛;薛长湖;林洪;;褐藻多糖稀土配合物—一种新型多功能生物制品研制初报[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2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王强;姜继海;;水压传动元件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东焕;赵世伟;张佐双;;萱草在北京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7 余海燕;王武祥;姚燕;;房建用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艳玲;李青山;;智能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何茹;侯世祥;;环糊精及其包合物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药用新辅料与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论文资料[C];2006年

10 方婷;叶克城;陈媛媛;;超高压杀菌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华凌;改变人类生活的新材料[N];科技日报;2007年

2 郑彬;秦巴山区枇杷栽培与果实保鲜贮藏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好[N];陕西科技报;2006年

3 特约通讯员 李炜强 李洪良;富溪隧道科技成果实现四项创新[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4 吴崇峰;周子凡;可降解塑料应用前景广[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玄武;PictBridge和PhotoPC DIRECT的技术介绍与应用前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6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谢良商 潘顺秋;低浓度磷肥在海南的应用前景广[N];农资导报;2006年

7 海商;油墨在智能标签上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N];中国包装报;2008年

8 姜瑛;低氮燃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N];中国环境报;2009年

9 ;聚乙烯管应用前景[N];中国建材报;2002年

10 方正技术研究院 XML中国论坛网(www.xml.net.cn) 吴於茜 王绪胜;XML实用工具及应用前景[N];网络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显斌;光纤光栅在微波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方泽波;Tb掺杂ZnO薄膜和高K栅介质Er_2O_3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立科;英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刘瑾;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细胞系的构建和免疫调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熊世树;三维基础隔震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谨;Rb原子的激光冷却与囚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99年

7 郭建军;复合氧化物负载的镍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窦志宇;新型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胡泽民;“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10 杜瑛;二苯并-21-冠-7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和在核废料液中的萃铯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亚丽;我国电大办学困境及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薛伟;开放大学学习支持系统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印乐;英国开放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朱晓青;开放大学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闫晶;地被植物景观资源及应用前景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王艳丽;播客—网络传播新形态[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海燕;文化视角下的英国远程教育与我国远程教育的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仁乾;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武良;脲醛泡沫栽培基质在草坪上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赵秋伶;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52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52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