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内地新疆班高中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学校适应的作用——以浙江省温州中学新疆部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7 00:30

  本文关键词:内地新疆班高中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学校适应的作用——以浙江省温州中学新疆部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生 生活事件 学校适应 焦虑 抑郁 内地新疆班


【摘要】: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LSE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学校适应量表(SSBS)对587名内地新疆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①内地新疆班高中生受生活事件影响较小,焦虑症状检出率低,抑郁症状比例较高,学校适应良好;②ALSEC,SAS,SDS和SSBS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并且彼此之间显著相关;③ALSEC直接预测,并通过积极社会行为间接预测了SAS和SDS,通过消极社会行为间接预测了焦虑.认为内地新疆班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直接受到生活事件影响,其学校适应行为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温州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温州中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在内地部分省市开办西藏班或新疆班,是我国为促进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各民族大团结、保障国家安全和巩固边防而推出的边疆教育发展新举措,开创了通过内地办学定向支援民族教育的新模式[1].这种办学模式具有“跨文化教育”的特点[2],民族学生到内地学校求学,与本民族文化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庆;宋遂周;;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中的学生跨文化学习困难及其应对——以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3 张兰君;贫困大学生焦虑状况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胡军生;王登峰;滕兰芳;;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丁新华,王极盛;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1期

6 任华能,杨小青,张金沙,刘明英,龚海虹,刘帅保;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7 庄颖;李梦迪;陶芳标;姚荣英;韩慧;李竟;;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4期

8 郭成;赵小云;张大均;;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9 何晓燕;张雳;郭成;郭峰;;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胡长富;以感情赢得感情 以心灵感受心灵——浅谈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教育管理[J];中国民族教育;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2 王建中;;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静爱;史培军;郝璐;高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教育移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唐咏;;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5 殷文晶;;论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同伴交往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6 赵鹏程;阿坝州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卓秀慧,洪琦,罗小杏,梁纯,叶翠容;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8 漳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黄静;;关于大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报告[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10 雷明珠;;民族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红;;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社区成人扫盲教育研究——云南省澜沧拉祜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与个案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陶格斯;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孟小军;断裂与链接[D];西南大学;2006年

4 谭志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学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9 郭凤鸣;云南贡山丙中洛乡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姜峰;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赵晴;藏族小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乐功;高校教师人格、应对方式及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岚;初中生乐观人格特质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聂吉凤;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偏差及纠正[D];西南大学;2011年

7 唐菊花;和田地区民族中学双语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谢琴红;广泛性焦虑的生物反馈辅助治疗疗效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爱芬;大学生的幽默风格及其与认知风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启平;锅庄舞在兰州市流行现象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李叶,田学红;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潘建男,郑胜圣,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5 罗敏;焦虑问题的理论研究现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6 周丹霞,俞爱月 ,王国松 ,赵红红 ,童军峰 ,岳世英 ,陶宇峰 ,竺科英;大、中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测值比较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7 张向葵;丛晓波;;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J];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8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9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李传琦,孙良民,马登岱;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0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焦虑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张英;;高中生主要生活事件、情绪调节与焦虑的关系[J];教师;2010年14期

2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3 阳德华;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焦虑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9期

4 林梅,余红,杜宁;大学生压力感与焦虑及抑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4期

5 李玲玉;黄锡榜;陈竞秀;;大学新生焦虑、抑郁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职业圈;2007年20期

6 钟慧,李鸣;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社交能力及其与情绪的关系[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1期

7 俞爱月,俞玲珍,周丹霞,竺科英,王国松;中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4期

8 刘昌龙;李建伟;谢慧;;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9 彭敏宁;胡国清;董晶;张玲玲;刘彬彬;孙振球;;就业与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焦虑和抑郁的关系(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芳玉;方向孜;;合肥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运红;高娟;;高中生生活事件与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伟娜;徐华;;中学生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与情绪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9 尧国靖;;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晖;沃建中;刘彩梅;;高中生人格量表常模的制定[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德;四国高中生心态比较,挺有意思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赵永新;青少年中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差[N];福建科技报;2008年

3 袁勇贵;抑郁 无形的杀手[N];健康报;2002年

4 冯军军;抑郁带来疾病[N];云南政协报;2002年

5 韩国东国大学教授 具炳寿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周康;中医学与老年期抑郁[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朱晓山(南山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控制抑郁的十大步骤[N];深圳商报;2000年

7 徐文端;解除抑郁四招[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 何艳虹;别让抑郁网住心[N];中国妇女报;2000年

9 ;精神患了“感冒”“抑郁”如何排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10 李明西;别让抑郁成“杀手”[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桢;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晖;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贺社新;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方洁;合肥市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贺莹莹;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迎春;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罗敏;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玲;高中生自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50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50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