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冲突的形成与化解
本文关键词:教师角色冲突的形成与化解
【摘要】: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对科学理性的质疑和反整体性、同一性为主要特征,它为教育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教师自身角色定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查阅文献和观察研究结合下,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涵需求,"后工业社会"中教师角色冲突的形成,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冲突的化解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便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学生、教师自我的价值需求。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农村地区教师政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BSH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由于后现代社会中知识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主客体之间的需求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顿时层层皆生,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对于当代文化的反思性都为后现代主义课程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vv —、R 1 后现代主义课程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鉴于学者间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耀阳;罗四清;;教师角色冲突的社会学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戴志勇;;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1期
3 孙大强;;浅析青年教师角色冲突与职业生涯发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4 王洪玲;;对教师解决其角色冲突问题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06年03期
5 王椿阳;朱永新;柴修森;;教师工作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5期
6 蒋金魁;;学校转型性变革中校长角色冲突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6期
7 韦耀阳;杨邓红;;论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角色冲突[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教师节,不得不说的话[J];今日教育;2011年09期
9 陆文;浅谈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10 潘敏;林志庆;;创建网站型信息技术知识库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吉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朱倩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温晋芳;;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奠基[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4 朱光葳;;以德治国 教育为先[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蕾;姜乾金;何金彩;吴兰花;陈莉;陈立翰;;大学生人格类型和学习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朱东;田丽;;教育要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玉华;;教育对知识经济提出挑战所面临的新课题[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9 刘新民;;教育应当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建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意识更新[N];贵州日报;2004年
2 葛春霞;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王桂玲;论“德”与“术”[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4 ;教师为何产生心理问题[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刘华蓉;教师:别让“心病”绊住脚[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张滢;如何让教师更幸福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微;当代教师如何看待职业角色的转变?[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刘波;让心理咨询不再“孤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 任其宏 周少兵;让班主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静;网络教学中教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周连;关于鄂西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旭;南非《2005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奇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谢善梅;论人类理解的本质及与教育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方梅;学校反毒品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69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6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