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以知识沟通教育与哲学——英国规范教育哲学的嬗变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7-12-09 19:24

  本文关键词:以知识沟通教育与哲学——英国规范教育哲学的嬗变与超越


  更多相关文章: 规范教育哲学 分析教育哲学 知识观 怀特海 里德


【摘要】:在英国,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或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一般被认为起始于20世纪中期分析教育哲学的产生,国内对英国教育哲学的研究也都集中于分析教育哲学及其后的发展情况。本文着重梳理了威廉·K·弗兰肯纳(William K.Frankena)所指出的分析教育哲学之前的规范教育哲学在英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期对中国今天的教育学理论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际主流教育科学之哲学反思——兼论中国特色教育学独立自主性”(批准号:11YJC880005)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总离不开哲学的身影,我们在理解和阐释教育思想的时候无法回避思想家本身的哲学基础,并将其作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原点;另一方面,众多的哲学家本身也是教育的思想家,并以哲学式的思考为其在教育思想的历史上也觅得一席之地。不过,相对于具有漫长历史的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B.玛吉;江怡;;罗素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J];哲学译丛;198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建立;;略论培根的实践观[J];安徽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2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3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方银霞;;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杜彬武;;洛克的二重经验论及其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郭翠菊;;论教师教育中教育学教学的“史·思·用”三维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凌斌;;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刘华杰;“反科学”种种:一种语义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赵名宇;;文艺复兴以来自然观的历史演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蔡琴;齐晔;;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与人文视角浅析[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胡泽洪;;谬误的逻辑哲学省察[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8 郭世贞;;论军事技术创新的“实验哲学”精神——从培根哲学思想与近代西方军事技术的关系说起[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董朝霞;张译文;;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设计[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10 陈黎琴;陈鹏飞;赵恒海;;基于情景学习管理决策模拟学生态度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敏;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国锋;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及策略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华庚;提高民办高职业教育质量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能力的知识观及其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2 师远贤;;西方知识观背景下的教师实践知识取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6期

3 潘洪建;知识观: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郝琦,麦清;后现代视野中的教育理念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杨跃;知识观的嬗变与教育思维范式的转换[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郑和;知识观与课程内容观——兼谈我国“新课改”课程内容观的转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俎媛媛;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肖川;;知识观与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11期

9 郭红;;论知识观的新发展与课程改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郑利霞;;论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伟;孙燕青;;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和震;;简论杜威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方晓东;;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活动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论的挑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吴庆麟;;顾后瞻前话未来:百年变革的教育心理学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吴全华;;论康德的教育现代性及其合理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黄梅;李远蓉;;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与教学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张雄;;专家学者型教师与一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特征差异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地方性知识学校传承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伟;现代社会不重视理性教育,,是不可想象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毛亚庆(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应给孩子奠定什么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N];人民日报;2005年

5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皮连生;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学的金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吴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校长,应该成为首席学习官[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郑豪杰;课程的品质本该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郭晓明;让知识与人的心灵展开“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王英姿;有些想法,一吐为快[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4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兆t

本文编号:1271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71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3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