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我提升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18 00:10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自我提升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提升 自我价值感 优于平均效应 心理健康
【摘要】:自我提升作为自我动机中一种主要的主导性动机,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测量优于平均效应,考察初中生的自我提升情况,同时采用黄希庭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测量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探讨初中生自我提升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选取天津实验中学、天津盘山道中学、新疆库尔勒第四中学、辛集市田家庄乡中学的初中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400份,进行统计分析后,研究结果表明: 1、初中生普遍存在自我提升,其中消极词汇自我提升水平显著高于积极词汇自我提升水平,与宣扬自己的优点相比,初中生更倾向于否定自己的缺点来进行自我提升。 2、初中生自我提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初中生自我提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七年级被试的自我提升总分、积极词汇自我提升显著低于九年级被试,八年级被试的自我提升总分、积极词汇自我提升显著低于九年级被试,七年级被试的消极词汇自我提升显著高于八年级被试;在自我提升总分、积极词汇自我提升上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初中生在积极词汇自我提升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初中生。 3、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低于女生。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七年级学生在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八年级被试;八年级学生的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低于九年级;七年级学生的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显著低于九年级。不同居住地区的差异中,除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道德价值感、家庭价值感和社会取向家庭价值感四个维度外,其他维度上城市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初中生被试的社会取向人际价值感、社会取向心理价值感、社会取向生理价值感分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初中生。 4、自我提升与自我价值感呈正相关并能正向预测自我价值感。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5;G4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邹泓;刘艳;;中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人际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2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刘肖岑;王立花;朱新筱;;自我提升的含义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轶楠;钟向阳;;一项从自我呈现角度针对中国人自我增强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1期
5 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6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7 范蔚,陈红;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8 佐斌;张阳阳;;自我增强偏向的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9 刘肖岑;桑标;张文新;;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10 董妍,俞国良;自我提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2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0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