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提升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17:16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提升问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小学教师 教育生理 教育生理学素养 提升


【摘要】:生理是教育的基础,教育不能离开生理学。教育是一项必须依赖人的身体特别是人脑才能进行的活动,人的生理机能,如视听、触嗅、动作、语言及记忆等,都会直接影响教育结果。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人体生理,才能够有效推行教育的发展和进行必要的改良。当前,教育中由于教师对生理科学的无知而导致的许多违反学生生理规律,使得某些教育成为压抑人性、影响学生生理发展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生理学应运而生。教育生理学是以人体生理的发展为基础,分析教育的生理基础及人体生理科学规律对教育活动设计的规定性作用,以此出发确定教育的起点、方法和速度,以实现教育在制度、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的生理科学化。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具备的从生理学角度看教育、审视教育的生理科学性的较稳定的态度与涵养,以及按照生理规律设计科学的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活动是否能建立在生理科学基础上,关系着学生的身心是否能健康发展。 本研究以成都市郊区的八所中小学为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提出了建议。 首先,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的把握,分析了中小学教师须具备教育生理学素养的现实要求:实现教育活动的最佳效益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活动的生理科学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大脑内在潜能的要求。同时,阐述了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教育生理学的实践性、动态性、敏感性和科学性以及教师在教育生理学方面的意识、知识、能力、智慧素养。 其次,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成都市郊区的八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主要存在教师教育生理学意识意识不强、教育生理学知识储备较少、教育生理学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生理学智慧比较缺乏四个方面的问题。 再次,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层面上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胜过物质生命;二是学校层面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教师教育内容的缺位和考试“指挥棒”效应的影响。 最后,关于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几点思考。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要遵循主动性、统一性、点面结合、求真务实四项基本原则,具体可以从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着手实施。加强职前教育,为新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一是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生理学课程,二是加强师范院校教育生理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重视职后教育,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创造条件,具体可以从学校、培训、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着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1;G40-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洁;蒋凯;;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脑神经科学与教育:中英语文教学研究计划”特点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2 那杰;高飞;;日本“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3 王芹;吕勇;;应激对记忆影响的脑科学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4 高志敏,吴洪伟;打开脑科学之门——脑科学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J];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5 周加仙;;“神经神话”的成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贾长虹;卢育红;;从脑科学的研究进展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朱世东;国外教师教育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2004年09期

8 周海岩;;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应具有的素养与技能[J];教学与管理;2008年36期

9 王立;;谈新课程语境下的教师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0年27期

10 山子;;新课程改革与考试指挥棒的关系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曙光;现代脑科学对学前教育的启迪[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吕萍;脑科学视野中的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雷军莉;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4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04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