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以保靖、凤凰两县为例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以保靖、凤凰两县为例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信息化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发展状况 分析与评估
【摘要】:义务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对促进其信息化进程、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凤凰两县的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调研了两县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学习环境、教育技术能力、数字资源建设和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根据调研数据,本文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差异性与相关性分析,整理出评价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关键性指标。本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因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地理位置偏远等问题,仍处在"起步"、"应用"阶段。针对在教育均衡、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建议。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improving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t is the core lin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assess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minority area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realiz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Hun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Xiangxi province Baojing County, Phoenix two school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field observatio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etwork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wo countie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tc..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and correla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collate key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minority areas. This study thinks that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it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start" and "application" because of its late start, weak foundation and remote lo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education balance, team building, fund guarantee and application lev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level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信息与网络中心;中南大学后勤集团、高等教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高度重视中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这一问题,这也是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难点之一。2003年起我国针对农村落后地区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这一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部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冉新义,杨改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1期
2 方子春;;关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个案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8期
3 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赵兴龙;袁磊;齐媛;;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张屹;范福兰;杨宗凯;周平红;;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5 易佳;盛健;;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要用数据说话——以上海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10期
6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赵国栋;李龙;;《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1期
8 顾小清;林阳;祝智庭;;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5期
9 李葆萍;;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李婷;陈小靖;;创新信息技术微格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2 刘泽;;基于web的教育信息化评估工具设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3 刘成新;徐宣清;;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杜玉霞;;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5 赵兴龙;何克抗;;e-Learning时代教育公平观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6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7 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丁婧;李艺;;教育信息化标准演变取向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齐媛;张生;刘雍潜;李冲;;学科班班通解决方案的构建与思考——以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班班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10 杨雷;张晓鹏;;教育资源信息化的非市场价值及其测评方法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平红;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测评与发展预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怡;宝鸡市农远工程学校教育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相瑞;技术支持的农村客家方言儿童汉语语音意识训练研究[D];深圳大学;2011年
3 韩珍;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田华;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凤;论信息公平[D];湘潭大学;2011年
6 李霞;功能视角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研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鑫;[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芸;新疆兵团和地方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研修[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霞;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荣坤;新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1期
2 熊才平;“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曾祥翊,庄秀丽,刘德亮,黄慧;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4 顾小清;;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国际研究现状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5 刘成新;徐宣清;;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赵兴龙;袁磊;齐媛;;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8 顾小清;;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教育信息化规划及进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9 姚继军;张新平;;新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何克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思路[J];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潇;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测度及政策建议[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克进;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07’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主论坛讲话摘要[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4期
2 荆茂祥;;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竞争力[J];天津教育;2009年05期
3 ;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即将召开[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06期
4 宋超;立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6期
5 咸立亭;服务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动教育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2年04期
6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J];教育信息化;2003年04期
7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J];黑河教育;2004年03期
8 童信;;2004教育信息化商机[J];中国信息界;2004年08期
9 陈虎;农村教育信息化 十年磨一剑——访兰州大学副校长李廉[J];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06期
10 徐亚先;包小童;文泉;;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策略问题[J];中小学电教;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桑志芹;邱再洁;;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宋琛;邴喜;;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契机推动辽宁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应用效益角度思考工程的实施[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吴增强;;我国发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面临的挑战与应对[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海燕;;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青少年塑造现代人格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泳海;;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田澜;;1500名师范大学新生心理素质问卷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锋;郑钢;赖建维;;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自尊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雪莲;周宗奎;张钊;;大学生学业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决定[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任宁;陈秀云;;普通高中学生生涯态度、生涯计划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力;方正君逸三大优势绘制信息化蓝图[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耀彬;上信息高速路进教育快车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陈丹;投入与需求不成正比 教育信息化亟需企业注资提振[N];通信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海伦;统一标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通脉络[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陈丹;教育信息化亟需注资提振[N];商务时报;2008年
6 ;一点、一线、一面[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陆 雨;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突破三大难关[N];光明日报;2002年
8 记者 冯庆 实习生 晏慧文;深圳教育信息化应用是重点[N];深圳特区报;2005年
9 记者 梁进峗;会宁教育信息化建设势头良好[N];白银日报;2007年
10 太原五中 李雷;创新发展新思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同祥;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及其知识咨询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如平;效率与民主[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燕;大学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李才桥;创建校本资源库,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永凯;北京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万银;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海波;PFI在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罗卓笔;基于校本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式研究与系统设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允仙;走向信息资源共享的教育城域网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王连英;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期察哈尔地区的学校教育[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杨奋;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胡三华;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下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9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3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