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21:16

  本文关键词: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书包 教育应用 协同教育


【摘要】:电子书包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媒体,其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界定了电子书包的概念,分析了电子书包的系统构成、功能特点以及应用的基础与条件,探讨了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模型,并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电子书包的应用可以加强"家—校—社"之间的协同互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Abstract]:E-book bag is a new type of mobile learning media.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and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e-book bag, analyzes the system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basis and conditions of E-Book Package,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model of e-book bag, and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case of E-Book Package. The application of e-book package can strengthen the synergy between "school - School -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信息化教育的新理论、新媒体与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BCA110023)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电子书包的内涵(一)概念电子书包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使学生不再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而是把所有的课本、笔记本、作业、资料等存储在电子书包里。香港教育统筹局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个存储学习资源的电子工具。台湾国立中央大学陈德怀教授认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年07期

2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恩龙;;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如何应对电子书包的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3期

2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龚朝花;陈桄;黄荣怀;;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郁晓华;祝智庭;;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5 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吴永和;陈丹;刘雪;祝智庭;;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的新技术与标准化——SC36国际标准组织第二十四届全会及开放论坛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9 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向晋榜;;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志和;教育资源云服务本体与技术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海茹;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竞争状况分析[D];安徽大学;2012年

2 杨烨;基于协作学习模式的虚拟电子书包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年07期

2 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年33期

3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刘颖;;电子书包已然十年[J];教育;2010年22期

5 阮滢;;新技术手段给力学习方式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谈“电子书包”[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维燕;;斯滕伯格的思维风格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2 赵呈领;;面向教育应用的公共知识服务体系及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刘芳;;博客的教育应用与展望[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刘芳;;博客的教育应用与展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5 王延飞;高小玲;;网络传播符号的教育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04期

6 巫岸卫;;学校博客运用成功经验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2期

7 孙伟彦;;基于播客的教育应用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11期

8 刘刚;樊旭;;Second Life的教育应用初探[J];消费导刊;2009年08期

9 徐鹏;王以宁;;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反思[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5期

10 方祥;;Sakai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东南传播;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改学;;教育信息化是西部和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结;;家校沟通快,教育效果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3 牛丽;陈珂;李金祥;;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学习环境构建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云波;协同教育实现资源共享[N];朝阳日报;2011年

2 姜士文;聚焦无 纸教室[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3 记者 辛建斌邋实习生 孙雪战 王磊;全市远程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N];咸阳日报;2007年

4 琅舟;远程教育为1亿农村娃填平“鸿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潘克明;用“后网络时代”思维去思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6 教育电视台记者 梁爱平邋赵晨曦;全面推进电教工作快速发展[N];咸阳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小雅;把学校围墙拓展到家庭社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技术驱动教育应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郜云雁;借鉴与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教师个人网站 风雨中的美丽[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丽岚;协同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冯海;基于网络环境的协同教育群体互动模式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轲;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国庆;网络电视系统教育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梁云真;基于“校讯通”平台的家校沟通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马晓玲;QQ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传播特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峰;高校信息化校园网络设计及教育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春雷;基于本体的教育领域学科知识建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邓杜娟;Web2.0在我国教育技术网站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志国;校园网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43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43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