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园暴力问卷编制及信、效度评价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校园暴力问卷编制及信、效度评价 出处:《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初步编制青少年校园暴力问卷并评价其信、效度。方法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方法,对4 215名青少年的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进行分析,验证问卷结构的合理性。结果青少年校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2个方面,其中身体暴力由欺负、肢体暴力、工具暴力、自杀和性侵犯5个维度18个条目构成,心理暴力由人际攻击、网络暴力、压力营造和言语侵犯4个维度18个条目构成;总体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05,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分问卷Cronbach'sα系数均0.82,分半信度为0.318~0.841,效标效度达到显著水平(P0.01),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青少年校园暴力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供新时期校园暴力研究和实际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on adolescent school violence and evaluat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Methods item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were used.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violence behaviors of 4 215 adolesc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structure was verified. Results there were two aspects of adolescent school violence: physical violence and psychological violence. Physical violence consists of bullying, physical violence, instrumental violence, suicide and sexual assault 5 dimensions of 18 items, psychological violence by interpersonal attacks, network violence. Stress creation and speech invasion were composed of 18 items in 4 dimensions; The Cronbach's 伪 coefficient of total questionnaire was 0.905, and the Cronbach's 伪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violence and psychological violence was 0.82. The split-half reliability is 0.318% 0.841,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is significant (P 0.01),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validit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metrics and can be used 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ampus violence in the new era.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09XJAXLX004) 国家社科基金(12BRK001)
【分类号】:G448
【正文快照】: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蓄意针对身心、财产造成伤害或者威胁的行为,包括心理暴力和身体暴力2个方面。身体暴力是指动作发出者的攻击性行为,即用自己的身体或别的物体(包括武器)去伤害(通常很严重)另一个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包括暴力攻击、自杀、欺辱、性侵犯、财产破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支愧云;陈永进;;重庆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程晓璐;王赫;程闯;;校园暴力犯罪状况调查——以海淀区2006—2010年校园暴力案件为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5期
3 陈永进;任文华;支愧云;黄平;;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4 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J];青年研究;2002年11期
5 荆春霞,王声ng,陈青山,林汉生,吴赤蓬,刘国宁;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9期
6 崔立华;庞淑兰;杜文冉;薛玲;任琦;王伟秀;李玉敏;;唐山市幼儿父母躯体情感暴力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4期
7 薛玲;庞淑兰;王伟秀;崔立华;孟丽娜;;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6期
8 刘磊;胡晓斌;白亚娜;万学中;赵迟;;暴力性伤害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对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自身因素的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叶剑飞;沈海华;;高校毕业生毕业期心理困惑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6期
3 刘士国;张道功;李春;;我国校园安全立法相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以一起校园伤害事故为视角[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彭拥兵;;论校园暴力及暴力游戏罪过心理生成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罗艺;;校园欺负的现状与相关因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8期
6 李娟;李晓红;;高职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李婧;;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朱婷婷;刘丽;赵冰洁;;中学生暴力行为调查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何沙;乔力广;李洁;;大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陈晓荆;;心理干预与预防校园暴力[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俊杰;;对校园暴力概念的商讨与界定[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立;龙玉梅;;“少年黑社会”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朱双燕;当前我国校园暴力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坤;美国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法律措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晓娜;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黄娟;中职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高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吕蕊;中小学校园内教师对学生的精神暴力:表现、归因及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琨;家庭对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芳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德勤;姚荣英;袁长江;胡兰;;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刘卫井;关于美国枪支问题的历史考察[J];世界历史;2001年02期
3 支愧云,陈永进;危险行为概念的心理学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林汉生,王声ng,范存欣,郭畅;人群伤害专题调查中的若干方法学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1999年04期
5 池桂波;陈海珍;王声ng;;中学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3期
6 代金芳;王声ng;王畅;赵国香;董晓梅;;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及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10期
7 瞿汉忠;;校园学生暴力探源[J];教育;2009年15期
8 强亚平;;反对校园暴力,应从校园预防做起[J];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06期
9 李燕,曹蜂旗;美国校园暴力透视[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2期
10 陈晶琦;;小学生父母对子女情感虐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德斌;;韩学校安摄像头预防校园暴力[J];小读者;2010年05期
2 祁丹凤;“校园暴力”现象透析[J];贵州教育;1998年Z2期
3 张蕊;校园暴力应急预案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1期
4 新馨;校园暴力[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5 光宇;审视美国校园暴力[J];教书育人;2004年07期
6 张桐远;加强德育工作 预防“校园暴力”[J];河南教育;2004年08期
7 宋守云;如何有效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J];青海教育;2005年Z1期
8 张雪梅;;说说校园暴力[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2005年04期
9 汪宇峰;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1999年04期
10 林佑莹;;战胜“校园暴力”[J];家教博览;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对校园暴力概念的商讨与界定[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勤林;林慧卿;;校园暴力事件对策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云清;;从心理教育角度审视高校校园暴力[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娜;;正确认识校园暴力问题——兼谈不良人际关系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张璐;程刚;王卫红;蒋善;;浅谈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_5林生;R壪蚝,
本文编号:1414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1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