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01-14 23:21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出处:《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摘要】: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现场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以下问题:1.对高职生心理特点的针对性不足;2.消极的"病理(医疗)诊断模式"仍是主流;3.缺少外在环境的支持与配合;4.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念有待转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对高职生心理的系统研究,根据该群体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心育对策;其次,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通过正面鼓励和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学生获得至关重要的控制感,恢复自尊和自信;第三,将学校、家庭和社区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促进高职生与环境之间的正能量交换;第四,用"关系自我"取代"有界自我",通过人性观的转变,为积极心理的激发提供文化土壤和哲学导航。
[Abstract]:Through a lot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The pertinence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insufficient; 2. The negative "pathological (medical) diagnostic model"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3. Lack of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 4. The basic idea of tradi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to be changed.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irst of all, we must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mulat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group; Second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osit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hrough positive encouragement and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to help students obtain a critical sense of control, restore self-esteem and self-confidence; Third, integrate schoo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into a complete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to promote positive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4th, "relational self" was replaced by "bounded self", which provided cultural soil and philosophical guidance for the stimul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rough the change of human nature view.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BBA070013)研究成果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关注和研究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基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9年度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1],2002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当年本科招生规模,达到高等院校招生总数的50.5%。在那以后,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媛媛;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柴月姣;;社会认同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生命[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2 宋辉,周景春;关于高职院校定位问题的几点思考[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任君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贺武华,汤智;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转变[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6期

5 刘江,胡国胜;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十大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6 赵炜,曾凡远;对高职生生存生态及其整体价值倾向的分析[J];职教论坛;2005年27期

7 冉兆平;张军好;;浅谈二级学院数学课程的教学与管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8 贺武华;廖明岚;;发展中国高职教育的观念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8期

9 宋丽丽;;高等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J];职业圈;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洪彩真;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邹林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何万一;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马长世;高等职业院校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毅刚;职业女性继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3 熊燕;彭萍;胡一秋;;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4 董彬;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5年10期

5 田宝,赵志航,赵凌燕,李萌,王娜;少年运动员心理满意感:学业可能自我与运动可能自我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王建琼;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研究[J];文教资料;2005年16期

7 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李晔;职业承诺的理论与测量[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8 龙立荣,方俐洛,李晔;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与传统职业理论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9 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2期

10 田宝,赵志航,赵凌燕;少年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可能自我的关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廷虎;大学生职业决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新华;;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年08期

2 吴渝;论高职类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闫鸿武,孙阳;学之过还是教之过[J];教育艺术;2005年03期

4 刘晓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探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宋焕敏;;关于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3期

6 徐永清;;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05期

7 吴渝;;对高职院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年32期

8 于江;;对高职院校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12期

9 罗冬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年27期

10 吴德琼;;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梁辉;;金融危机对高职生心理的影响与对策[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杨维杰;;倡导人文关怀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许陆生;;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 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艾寿贵;龙蛰渊;;浅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王炳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王云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伍翔;;朋辈辅导员培训促进高职大学生提高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炳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调查分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10 陈群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春伟;市领导调度教育卫生工作[N];张家口日报;2010年

2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章华;教师既拿教鞭又拿扳手[N];中国交通报;2010年

3 胡宏萱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N];安徽经济报;2007年

4 ;信息技术转战高等职教[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5 王慧 任爱林;信息化建设在医学高职院校中的应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陈欣然 吴淑媛 魏颖 吴帆 徐德明 通讯员 邵春琦;喜看新学期两大新亮点[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马行提;南通:紫琅学院设置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彭楚舒 田思思;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教育发展[N];湖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黄昕;信息技术转战高等职教[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10 记者 黄兴华;湖南建万所合格学校[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建德;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职业心理指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玉鹏;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林立松;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许韶平;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许葵元;高职院校校园网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璐璐;高职女毕业生择业心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石艳茹;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群构建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9 谭伟贞;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飞雁;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5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25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