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需要沉默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需要沉默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沉默,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其中却有隐藏的潜在价值:是教学的所需,映射了对话交流与思考,更有反馈的意义。因而,对此,不仅要既来之则安之,而且需要创建课堂教学所需的沉默,并充分挖掘课堂沉默中的生成性价值。
[Abstract]:Classroom silence, which is common in teaching, has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but it has hidden potential value: it is the need of teaching, which reflects dialogue, communication and thinking, and has more feedback meaning.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establish the silence required by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to fully explore the generative value of classroom silenc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4.21
【正文快照】: 课堂沉默,应是教学中极为常见的现象,但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交流等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宠儿”,原有的课堂沉默更是备受藐视。沉默是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而且,仅从沉默的表象中,无法直接看透其中的深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素珍;;要经得起课堂的“沉默”和“安静”[J];山东教育(小学刊);2006年2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春花;塑造大学生的现代素质之管见[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毛力群;试论言语的声音形态[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乔华林;论教师的学生观[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4 李志华,张晓;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闫江涛;;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喜欢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曹辉;尧新瑜;;教学机智:教师的专业追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谭甲文;;教师职业的幸福观[J];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李在强;精神教育的实质及其实施[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王晓丽;;“非人本”现象:高校人本德育的困扰[J];前沿;2007年10期
10 石开斌;;基于解释学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前沿;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惠君;“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进;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冬;积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4 彭春华;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华斌;师生关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丽媛;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炎莲;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肖寿华;中学生物对话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崔锦华;对话式阅读教学中话题的设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群;以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良宏;;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及其超越——基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Z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桂琴;杨芳;;关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杜文军;罗永辉;;教师对话:不应是一个尴尬的话题[J];浙江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3 李云;;高职学院女生成才弱势的负面心理分析与应对思考[J];职业圈;2007年11期
4 董静;;让教学昭示生命的活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2期
5 孙霜;;关于生本教育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常胜利;;谈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7 吴阶平;;实践、知识和思考[J];人民教育;1987年02期
8 宋洪流,李龙济;高校电化教育面临若干问题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9 宗岚;关于教学交往的认识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楼建华;“两课”教学借用美育方法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吴有富;;中法教育体制对比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叶泰;;关于“农函大”培训与农村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思考[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张芮;张其霞;;优化目标教学注重课前课时及课后[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宋新华;;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课教学[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马世玲;林琳;;实施目标教学的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万书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及对教学的启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建忠;周延丽;刘松年;;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再思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华;;做不了大师,也要努力做个好教师——对如何做一名“好教师”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吴思为;伍新春;;从建构主义到复杂科学[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继洲;新课程下的教学拒绝“约定”[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记者 卢劲杉 李雪梅;教学走向信息化 教育莫失人情味[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江苏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军;让学生参与教学[N];中国体育报;2004年
4 本版编辑 常州市第五中学 王建强 无锡市蠡园中学 钱云祥 江苏省新海高中东方分校 宫素平 金坛市登冠中心小学 陈莉莉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陈春松;电子备课,如何做好这道时髦“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山西电子技工学校 石平 凌韧方;行为导向教学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的应用[N];山西科技报;2001年
6 罗孝辉;教学叙事: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王尚文;走出对联教学的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国务委员 陈至立;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教学的中庸之道[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徐 健;走出教学的循环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丽;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汞;教学过程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炳志;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方家峰;错位与磨合[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邓小花;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阳红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课程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艾君;构建绿色课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雯;虚拟学习社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海黎;对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建设的思考[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9 肖国刚;课程知识观之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彭阳红;知识的个性化与教育学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35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3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