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机会均等与全纳教育:农村教学点的未来走向及发展策略
本文关键词:促进机会均等与全纳教育:农村教学点的未来走向及发展策略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正逐步走上规模化、效率化的道路,教学点的存在与发展受到了经济理性主义的质疑,在教育决策中经常成为被撤并的首选对象。事实上,农村教学点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点将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卫星学校",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复式教学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秉承"全纳教育"的理念,切实履行教育为所有人服务的本质。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rural basic education is gradually on the road of scale and efficiency,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oints have been questioned by economic rationalism. In fact, the function of the rural teaching point can not be ignored: the teaching point will gradually develop into a new "satellite school" to promote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Duplex teaching will play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effectively fulfill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for all.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西部农村教学点问题研究——基于GIS的实证分析”(12YJC88015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一般项目“教育公平视域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布局规划研究——基于GIS的实证分析”(Z1090211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农村教学点问题研究”(201104054478)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农村教学点是为适应偏远农村适龄学生人数少的客观情况而设置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从数量来看,2009年我国农村教学点为70954个,占全国农村小学数量的30.30%。从背景来看,绝大多数教学点布局在中西部偏远农村,数量庞大,是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现实中,我国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宝琰;万明钢;;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实证研究成果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2 张正;;女性主义视野下教师课堂教学中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吴小绒;;从教育的机会均等审视当代中国的教育公正[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李志文;;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J];教育艺术;2011年06期
5 熊春文;陈辉;;西方国家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的历史演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周蕾;;论教育民主化[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7 杨曦婷;;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J];职业时空;2011年08期
8 卢毅;;《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浅谈教育公平[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9 刘彭芝;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追求教学高效益[J];中小学管理;1997年Z1期
10 昌文彬;;陈诚计划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论[J];民国档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伯璋;;台湾教育改革的另类省思[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蒋丹;;英美对教育公平的探索——基于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立娥;;试析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性别环境与途径[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高扬;;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标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崔慧广;;义务教育财政均衡制度与政策的设计框架——基于公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晶晶;娄星;;教育券—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可行方式[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龚春明;;反思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归因研究的方法取向[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金燕;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教育机会均等[N];学习时报;2009年
2 刀福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机会均等——理想抑或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周金燕;教育公平——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冯洁;我们到了整体设计与改革的阶段[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从统一学校到统一市场康永久[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彭湖湾;不应出现的“王守奇”现象[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7 袁振国;促均衡发展 各国政府在努力[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记者 李益众;四川 协调城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万静波;教育,,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N];南方周末;2003年
10 陈世群 海丰县广播电视台;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试探[N];汕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彤彤;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理论探讨与实践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超;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孙晓丽;论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机会均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欧阳宇;走向公平: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守军;枝江市义务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文倩;20世纪60年代美国《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丽君;美国快速启动规划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谭廷志;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乔菲;我国社会分层对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敏;教师期望与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38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3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