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代课教师形象反思与分流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8-03-21 12:30

  本文选题:代课教师 切入点:农村教育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代课教师问题的合理解决离不开对代课教师形象的正确认知。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主流媒体,其对代课教师的认知都存在单一化、模式化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代课教师是一个多元分化的教师群体,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是不公平的,而基于同情和怜悯之心的全部转正愿望又不切实际。因此,我国要建构一种符合代课教师形象和地方教育发展实际的分流政策,包括报考转正、聘用留任和补偿辞退三种形式。
[Abstract]:The reasonable solution to the substitute teacher problem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orrect cognition of the substitute teacher image. Whether it is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 or the mainstream media, its cognition of substitute teacher has a single and stereotyped error tendency. The substitute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are a diverse and divided group of teachers. The one-size-fits-all policy of "clearing up and retreating" is unfair, and it is impractical to have all the positive wishes based on compassion and compassion.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construct a kind of diversion policy which accords with the image of substitute teach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ree forms: registration for examination, employment for staying in office and compensation for dismissal.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西部农村地区代课教师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YJA880172)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超;;代课教师媒介建构分析[J];东南传播;2010年10期

2 雷万鹏;陈贵宝;;论农村代课教师的分流政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英;关于代课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汉武;周勇;李化树;;论四川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清退”工作的政策取向[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2 岳伟;于利晶;;农村代课教师的利益表达机制及权益维护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3年08期

3 本刊编辑部;;2008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岳伟;高树平;;中西部农村代课教师权益保护路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5 沈伟;;教育政策制定过程分析:渐进调适的视角——以代课教师清退政策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Z2期

6 孙来勤;秦玉友;;中、印代课教师现象的国际比较及反思[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03期

7 杨卉;;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现状、归因与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郭雪;王君旭;;从重庆市代课教师转正政策看代课教师转正问题[J];魅力中国;2008年26期

9 刘瑞明;毛颖;;声誉约束、互联交易与残存的希望:代课老师为什么教的更卖力?[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万恋;;我国代课教师清退问题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中举;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越;编外教师权益保障研究:聘任制的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阎晗;重庆市“代转公”教师发展性融合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刘晶;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翟月;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贾翠平;建国以来代课教师政策内容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贺晋丽;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俏丽;西北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透视与反思[D];兰州大学;2012年

9 林丹妮;农村代课教师社会排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熊英;关于代课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江;;新闻框架理论探析[J];大学时代;2006年03期

2 唐松林;;中国农村教师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马文菊;颉俊祥;;西部农村代课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雷万鹏;陈贵宝;;论农村代课教师的分流政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汪孝宗;;教师中的“农民工”[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40期

6 赵晓红;农村计划外民办教师管理浅谈[J];教学与管理;2001年02期

7 玉丽;教师何时告别“代课”——我国代课教师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8期

8 方征;葛新斌;;我国编外教师问题及政策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2期

9 杨嘉;;乡村代课教师——被漠视的另类贫困户[J];农家科技;2006年06期

10 李怀珍;郑国生;;农村代课教师现象的归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迎新;[N];甘肃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刘茜;[N];光明日报;2012年

3 田豆豆;[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友玉;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贾翠平;建国以来代课教师政策内容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娟;甘南藏区代课教师生存状况调查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献玲;;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理性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2 ;请给予代课教师制度救济[J];师道;2010年02期

3 朱永新;;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对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4 吴理财;张传玉;;湖北农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以T县农村教育状况调查为例[J];学习月刊;2006年13期

5 傅剑锋;;代课教师:西部师资之困[J];校长阅刊;2006年01期

6 愉人;吴恒邀请参加农村教育“312工程”督查工作的老同志座谈[J];广西教育;2004年31期

7 康智元;;农村教育面临“三老”困惑——教师老、手段老、教具图书老[J];中国农村教育;2005年03期

8 胡象明;;一位教授:对代课教师的感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9 张文凌;;代课教师:孩子,其实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07年09期

10 唐红梅;;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永皓;;由三代教师的服务意识,看农村教育的隐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陶行知有关农村教育几段言论的摘录[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3 曹伟;;加大投人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在省陶研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任务 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6 李龙仲;;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青;;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马洪江;陈松;黄辛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马尔康县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巩固发展农村教育 加快科教兴乡步伐[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10 潘琴;;关于贵州农村教育——对贵州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溪;尊重代课教师等于尊重农村教育[N];南方日报;2007年

2 张仲鹏;“农村教育愚公”朱金龙用心照亮孩子前程[N];开封日报;2007年

3 实习记者 李雨洋;农村教育面临尴尬[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邬凤英;对农村老师不能学历歧视[N];中国商报;2007年

5 傅新;对代课教师不能知恩不报[N];贵阳日报;2006年

6 晏扬;代课教师,功不可没[N];温州日报;2006年

7 贵州省沿河县政协委员 杜显雷;贵州沿河:乡村代课教师期盼参加特岗招考[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朱建军 王志恒;不容忽略的群体——西部乡村代课教师[N];西部时报;2005年

9 萧坊;代课教师不能“一清了之”[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黄培邋黄巧娣;代课教师:在夹缝中艰难前行[N];乐山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锦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一涛;农民的社会流动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春秋;广西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春阳;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师资保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熊英;关于代课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史爽;农民“实用理性”教育价值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丽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曾其祥;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孙颖;新农村建设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彩凤;福建省农村未成年女性科学素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万国华;困境与出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3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43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