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正观

发布时间:2018-04-05 18:24

  本文选题:社会公德教育 切入点:公正观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7期


【摘要】:公正观是现代公民价值观的核心构成。对于中国学校德育而言,公正观的培养不仅意味着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更新,同时也突出了道德思维提升的重要性。在分析公正原则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论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围绕公正议题进行说理,并就学校道德教育和教师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Abstract]:The view of justi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civic values.For Chines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not only means the renewal of moral education goals and contents,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moral thinking.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combining with Co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reason around the issue of justic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薇;;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社会公德教育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2 贺争平;谈谈新时期高校的社会公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1998年Z1期

3 陈洵;论社会公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教育导刊;2000年Z1期

4 樊茂春;兰芳;;论和谐社会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教育[J];文教资料;2008年04期

5 孙晓慧;;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J];教书育人;2010年10期

6 冷雪梅;;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与教育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4期

7 应宇芳;试论邓小平的道德教育思想[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6期

8 马兰霞;陆震;;专家谈道德教育[J];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2年09期

9 蔡茂华;柯尔伯格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J];中州学刊;2005年04期

10 靳飞;;审美与学校道德教育:关系、作用及达成路径[J];消费导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伯黍;程学;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曾跃霞;郑传芹;;初中学生自卑心理状况调查[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费忠;;航模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初探[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4 岑国桢;李伯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张巍;;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朱镜人;;孔德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玉生;;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谭兰;;论和谐社会青少年品德养成教育的价值诉求[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9 陈会昌;李伯黍;;关于儿童对个人财物与公共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10 廖凤林;;中学生自我概念与思想道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效鹏(作者单位:庆阳市财政学校);修师德铸师魂,,践行“八荣八耻”[N];陇东报;2006年

2 李万刚;爱父母不需要加分“利诱”[N];大众科技报;2005年

3 刘云杉;“The Educated Person”or“The Educated Male”?[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孙林涛 市人大代表,临淄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全力打造临淄教育品牌[N];淄博日报;2009年

5 新华社记者 张宝瑞 王思海;治一治“替考”毒瘤[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肖北方;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新主题[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宋英;浅谈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新途径[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8 ;学校教育亟需有效实践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通讯员 冯友松;汉阴教育系统把创卫工作落在实处[N];安康日报;2008年

10 吴俊杰;宽城素质教育工程促发展环境优化[N];承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2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海;学校道德自律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鑫;西双版纳傣族青少年儿童社会道德发展反映及其文化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韦京利;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慧;大众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紫瑛;学生的惩罚认知及其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景光仪;当代学校德育模式建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榕;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7 汤英华;利他情感德育的基础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韩俊卿;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田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红梅;青少年诚信道德教育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5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15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a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