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学制改革的文化价值取向
本文选题:晚清教育改革 切入点:价值取向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以清末中日关系易位为背景,阐述中国借鉴日本近代教育模式,建立近代学制,全面启动教育近代化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国受日本学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宗旨以国家主义为旨归,倡导从小学到大学的兴学路线,以军事教育与实业教育为急务。晚清中国最终运用"行政优先"的策略,在封建统治的摇摇欲坠中,从形式上完成了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转换。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nslocation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a's reference to Japan's modern educational model,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school system and the overall initi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school system on China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im of running a school is to aim at nationalism, to advocate the route from primary school to university, and to take military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education as the urgent task.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strategy of "administration first" was applied to complete the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in the shaky feudal rule.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日教育关系的日本文化心理研究”(项目编号:08BZS035) 日本文部省2012年基础研究项目“从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杂志看日本近代教育对中国的影响”(项目编号:24520818)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跃峰;王军;;新式学堂与清末革命——以徐锡麟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黄路阳;;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章程述略[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吴洪成;张艳芳;;辛亥革命前后的军国民教育思潮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万婷;;论罗振玉的近代学制构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姜中光;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院──京师优级师范学堂[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郭德侠;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薛南;;建国前音乐教育法规研究[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10 王显超;牟英俊;;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樊慧英;;中国近代技术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朱宗顺;;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5)——中国基础教育史研究(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工读教育等)[C];2009年
4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张效霞;;李鸿章:以意进退,病机凭虚构象,非实测而得其真[A];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3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胡玉姣;上海精武体育会体育现代化研究(1910-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关勇;文人·官员·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鑫;福建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成效及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仕铋;我国中学校长聘任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可英;民国时期中国人编日语教材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邵琴芬;论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道德教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合成;上海早期教会学校体育的历史考察[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晓远;近代中国回族团体组织对新式教育的贡献(1906-1938)[D];吉林大学;2011年
9 康慕云;大学仪典教育功能的实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腾;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丹凌;关于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反思[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李家成;“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周国茹,冔莉,郑蕴;教师权威的现代化转型诠释[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潘涌;课程理念创新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年09期
5 何杰;;论名校长培训的价值取向及其培训模式的重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昌明;;合作教育模式研究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J];石油教育;2005年06期
7 李朝辉;;优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策略与反思[J];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8 张男星;;论课程的政治权力——俄罗斯当权政治力量与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9 蔡中宏;;以个体发展为基础 以社会进步为主导——关于我国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和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李军;;教学价值取向现代范式下的教师角色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波;;以发展为核心: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丁兴坤;;教研写作的价值取向对教师写作实绩的影响[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彦垒;邓金平;胡竹菁;;研究生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的初步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程守艳;;浅析贵州远程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与新社会行为的关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程细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谐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周萍;;云南省大学生心理调查研究初步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王道一;唐革非;;浅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导向[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9 周险峰;周训梅;;士的崛起及其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金忠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论纲[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郭虎;“学有所教”的政策价值取向[N];宁夏日报;2009年
2 山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覃川;教师要警惕那些赞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黄梅县新开镇一中 黄树青;强化班子作风建设 助推学校快速发展[N];黄冈日报;2010年
4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陆安;德国教育印象[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吴世彩;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华亭县安口学区 张俊福;评课应做到“六看”[N];平凉日报;2005年
7 华杰;给学生点感恩教育[N];保定日报;2007年
8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靳雁;教育公平:武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N];长江日报;2007年
9 深圳机场实验学校校长 王仁甫;再谈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 程振响;为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导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红霞;在变动中寻求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2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4 吴彩霞;非规范性学生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柴逢国;对建国后(1949—1999)教育方针价值取向演变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菁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娟;教育只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红英;新课程视野中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16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1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