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的心理分析
本文选题:偶像 切入点:青少年崇拜者 出处:《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年11期
【摘要】:当前,青少年偶像崇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似乎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多,但也发挥着积极影响。如何对待偶像崇拜问题是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先决条件,所以对其进行心理学分析是极具意义的。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dolatry of young people has aroused the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society. As a part of the spiritual life of teenagers, idolatry seems to bring more negative effects to teenagers, but it also plays a positive role.How to treat idolatry is a prerequisite to guide teenagers correctly, so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idola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政治学院;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雪;孙守安;;浅议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徐红波;彭怀祖;;偶像崇拜现象的德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1期
3 辜秀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彭怀祖;;榜样与偶像可以转化吗[J];新一代;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樊余兵;;浅析利用“偶像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黄文述;刘倩倩;;青少年偶像崇拜对其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何雪燕;;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思考[J];学理论;2012年14期
4 周会芳;殳德明;;我国榜样与偶像关系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魏海龙;满族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德育价值考略[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淼;在校大学生偶像崇拜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张涛;武术偶像对推动武术运动传播的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肖璐;正能量:网络时代偶像崇拜的社会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华;;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中国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09期
2 鲍谧清;艾振刚;袁东娟;;青少年学生偶像亚文化的心理意义研究[J];教书育人;2010年03期
3 游秀钦;;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01期
4 彭静;郭寿良;;从“超级女声”看榜样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01期
5 孙晓红;也谈青少年偶像崇拜与大众传媒责任[J];新闻记者;2003年11期
6 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9期
7 赵勇;制定国家青年政策的国际经验[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军;偶像崇拜心理[J];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2004年04期
2 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二)——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J];青年研究;2007年04期
3 张碧婷;;论偶像崇拜产生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J];理论观察;2007年06期
4 刘桂军;唐汉卫;;对当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2期
5 李梦影;耿柳娜;;网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Z1期
6 朱丽;;论移民与蜀地民间偶像崇拜的历史变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闵忠华;;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01期
8 徐鹰;岳晓东;;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变迁与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徐小雪;廖凤林;;青少年偶像崇拜一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10期
10 张海青;齐鑫;;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分析[J];河南农业;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萍;刘电芝;;国内外偶像崇拜心理学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凡卓;;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3 崔美玉;郑光日;;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学生对韩剧的态度与偶像崇拜的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源滋;偶像崇拜,孩子该崇拜谁?[N];河南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陈静莹;让偶像崇拜更健康[N];汕头日报;2005年
3 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 吴冬华;七成成绩好的学生是追星族[N];广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许双春;青少年缘何爱追星[N];广东科技报;2008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所副所长、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抱弘;去除“偶像崇拜”,方能走向自我完善[N];东方早报;2012年
6 王亮;对少儿偶像崇拜还须科学解读[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桑标;孩子缘何崇拜偶像[N];中国妇女报;2003年
8 见习记者 张超;要引导青少年从偶像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马军 (作者单位为省文化厅);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文化观[N];山西政协报;2007年
10 陈天灵;小议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N];平凉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2 金圣华;本土心理学视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赫;透视追星文化现象后的现代偶像崇拜问题[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小立;当代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肖璐;正能量:网络时代偶像崇拜的社会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郭婧;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杰克;“罪”的负重:华东某村基督徒反偶像崇拜的田野调查[D];浙江大学;2012年
6 云慧芳;论现代性审美文化中的偶像崇拜[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汪萌萌;农村高中生偶像崇拜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鹏;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范从从;高年级小学生偶像崇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庆;当代在校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8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1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