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变革看近代“新教育”探索
本文选题:课程 切入点:变革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中国近代课程变革与近代"新教育"探索密切相关。从洋务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近代课程在课程观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反映出近代"新教育"五方面的探索:一是培养具有"新人格"的国民;二是推行普及教育,提倡男女教育平等;三是崇尚实学真知和生活能力养成;四是关注儿童兴趣和个性特长发展;五是注重教学方法探索和创新。
[Abstract]:The reform of Chinese modern curriculu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 "new education".From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o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modern curriculum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in curriculum concept, curriculum content and curriculum practice.It reflects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 "new education" in five aspects: one is to cultivate the people with "new personality"; the other is to promote univers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 between men and women;Fourth,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nterest and personality, and fifth,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伯特·特立弗 ,朱勃 ,肖前瑛 ,王孟宪;课程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飞;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王青花;;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动因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徐希军;1928-1937:国民党在大学推行党义教育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海军;;国民政府战时公费教育制的创立及其成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5 阳光宁;;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苍翠,鲍淑云;论综合课程的价值[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7 杨慧;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8 卢伟;;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与发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陈剑光,翟云仙;教会大学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年02期
10 王华倬,兰保森;体育课程发展演变“钟摆现象”管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吴洪成;;近代中国教会高等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管弦;;国民党统治时期高校分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谷忠玉;;近代西方女性观在中国的传播路径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8 胡振京;;日军大轰炸中的重庆教育摭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邹振环;;《华英初阶》和晚清国人自编近代英语教科书的发轫[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玲;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7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高晓东;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张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义教(国教)经费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正岚;民国体育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谢金霞;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东梅;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祝林;;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变革[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12期
2 符淼;谷陟云;;论我国课程结构变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何荣宗;从新课程的特点看教师角色的变化[J];高教论坛;2005年03期
4 贺慧;;现代社会中的高校课程变革[J];职业圈;2007年17期
5 ;新教育·新文化[J];教育;2010年15期
6 关威;中国近代教育历程及其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谌启标;;芬兰教师教育大学化的传统与变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3期
8 吴彦芳;;近代新式学堂教育与农村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徐志啸;《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引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柯岑;培养青年人才是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成;;“新生活、新教育”办学理念的策划与实施[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2 吴向洋;;“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3 张惊涛;周登嵩;;“新教育”视域下的学校体育[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王郁新;;改善课程结构 优化教学体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5 王磊;;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的变化[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吕恒立;;“入世”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规制的变革[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郭清华;;变革下的邮政人力资源管理[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C];2008年
8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许建军;;积极推进新课程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新教育[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10 张登洋;;科学区分党的理论思维方式的三次历史性变革——在领导科学发展的实践中适时确立党的理论现代系统思维方式[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瑾;中国人观念的变革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怡娟;“保健式服务”变革客户服务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2年
3 何明;变革成功靠新型的中层管理者[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4 ;跨世纪的企业领导特质[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何明;靠新型的中层管理者变革成功[N];中国经营报;2000年
6 ;微处理器面临变革[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周中之(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消费伦理观念变革的反思[N];文汇报;2002年
8 李祝义;为教育产业带来变革[N];中国企业报;2000年
9 靖红 史宝谊;SAP助中国变革[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宁烟的变革之路[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梅;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6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7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肖爱民;综合的时代[D];吉林大学;2005年
9 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游欢孙;近代苏州地区市镇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广清;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马国平;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构建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燕平;高师本科生物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封安东;变革教师文化之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昊;当代都市报副刊生存及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旭东;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向东;我国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靳中宝;战后法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姬瑞;公民社会与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D];云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18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18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