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文明:当代美育理论的学科增长点
本文选题:美育 + 观赏文明 ; 参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观赏文明作为当代美育理论的新形态,其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显突出,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观赏活动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为美育理论研究开拓了新视野,艺术观赏是其典型样式,有其独特的理论探讨价值。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the study of ornamental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a new subject growth point.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broad extension of ornamental activities open up a new field of vision for the stud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Artistic appreciation is its typical style and has its unique theore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G40-0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进;;美育概说[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4年02期
2 刘宝书;林淑云;;美育与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年01期
3 李范;;美育的性质及其独特功能[J];中国音乐教育;1993年02期
4 冯平宇,冯冰予;简论审美[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5 杨杰;;论美育在教育结构体系中的价值[J];阴山学刊;2006年01期
6 甘露;;席勒的人性论和美育思想——读《审美教育书简》[J];艺术百家;2008年S1期
7 梁红燕;;我国现代美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高建平;;美育与社会改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龙海霞;;应然与实然:当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反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许雅娟;;拉斯金的艺术教育思想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廉茵;;乐记美育思想初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焦诠;范素文;;论美育(摘要)[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赵平初;;审美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5 丁钢;;内涵与功用——关于乐教的争鸣[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吴家荣;;美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虞吉;;影视阅读:从感觉层面规划的美育途径[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江闰滋;;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王景勤;;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郑英;;校园文化与德育的内在一致性[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方珊;网络,让美育更“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吴小红;强化青少年的审美教育[N];安徽日报;2003年
3 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 陈源;语文教学中须重视审美教育[N];广安日报;2005年
4 牟纲;审美教育与审美体验[N];光明日报;2003年
5 洛嘎;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西藏日报;2001年
6 甘肃省陇西县柯寨初级中学 鱼军平;农村美术教学应因地制宜[N];美术报;2006年
7 贵阳医学院宣传部 胡建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校园美育文化建设[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8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 曾繁仁;新时期审美教育的回顾与反思[N];中国艺术报;2010年
9 李静;寓审美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于永正;教学艺术来自老师的艺术修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3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祥;灵商与美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狄俊;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杨晓红;当代审美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余剑;当代素质教育语境下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管理与审美人格的锻造[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龙琦;论审美教育与道德情感培养的融合[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佳;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审美教育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建民;当代美育的生活转向及其对大学美育创新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4年
7 徐胜群;核心坚守与开放空间:当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审美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许韶平;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静静;审美与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1年
10 张香丽;论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5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6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