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三所学校初一学生预防性侵犯教育影响评价
本文选题:中学生 + 学校健康教育 ; 参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1期
【摘要】:【目的】评价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对初一年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在初中生中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北京市3所学校初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由学校教师使用统一编写的教案,在学校对学生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4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的差异。【结果】有关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教育前,教育组与对照组学生得分(知识2.17vs 2.21;技能1.97vs 1.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4个月,教育组学生知识和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得分(教育后1周,知识:3.20vs2.35,技能:2.72vs 2.09;教育后4个月,知识:3.00vs 2.58,技能:2.58vs 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可有效地帮助初一年级学生学习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preventive education o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first grade students in school,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arrying out preventiv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 in 3 schools in Beijing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imag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hool teachers used the unified teaching plan to carry out preventive education on th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Before the education, 1 weeks after the education and 4 months after the education, th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preventive aggression. The scores of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knowledge 2.17vs 2.21; skill 1.97vs 1.97)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1 weeks after education and 4 months after education, the scores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educ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 weeks after education, knowledge: 3.20vs2.35, skill: 2.72vs 2.09; 4 months after education, knowledge: 3.00vs) 2.58, skills: 2.58vs 2.2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school preventive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help junior grade students to learn preventive knowledge and skill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GA09094)
【分类号】:G479;G63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水良;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建明;中学学业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如,周玲,蒲萍,左开伦,张可义,李小刚;5例受性虐待儿童感染性病分析[J];重庆医学;2000年01期
2 卢刚;128例幼女被强奸、猥亵案的法医学检验[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3 姚建龙;论女性性犯罪[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刘胜欣;性虐待——儿童获得性二期梅毒(附1例报告)[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6年04期
5 陈晶琦,李秀珍,丁莉莉,韩萍,陈海华;家长对儿童性虐待的认识及与子女交流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4期
6 谷来有,迟淑艳,张兆华;某高校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4期
7 陈晶琦,Michael P Dunne,韩萍;学校卫生人员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态度及教育状况[J];中国校医;2004年06期
8 陈晶琦,陈海华,韩萍,斯颀,杨先根,籍红;医学生对儿童性虐待问题的认识[J];中国校医;2005年03期
9 陈晶琦,韩萍;学校卫生人员对儿童性虐待问题的认识[J];中国性科学;2004年06期
10 陈晶琦;马玉霞;程亚杰;陈铂;梁艺怀;;大中专学生童年期性虐待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性科学;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冰茹;;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探析[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 钱怀如;;中学生早恋禁而不绝怎么办[J];教育艺术;2011年06期
3 李阳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4 马金福;;迎春蓓蕾初绽放——对中学生早恋想象的认识[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7期
5 王富国;;中学生自卑心理障碍探究[J];学周刊;2011年14期
6 李荣菊;;中学生心理压力动因初探[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7 袁丹;;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8 葛兴;王珍;;论中学生考试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9 张爱玲;;浅谈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中学生抑郁症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1期
10 封三河;;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3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汪之顼;杨振宇;荫士安;;不同性别中学生青春期前后学习成绩变化的分析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黄盈;马丽莉;梁宝勇;;对中学生生活应激和困扰症状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安丽;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英云 乔蕤琳;保护+惩罚易引发中学生强迫问题[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陈俊;我市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日趋规范[N];安康日报;2010年
3 英德市第一中学 李丽华;中学生网瘾的预防和纠正[N];学知报;2010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郑向鹏;防艾宣传活跃着一支中学生队伍[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韩玮玮 组稿;中学生心理透视[N];柴达木报;2010年
6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7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会实践 中学生不能毕业[N];宝鸡日报;2009年
8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 郑思东;透视中学生性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谭嘉;教师不得在学生面前吸烟[N];健康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海蕴;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N];河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3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雪梅;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及其与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陈洪岩;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晓天;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利;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衔接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周冶;内观法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王淑敏;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74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7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