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与启示
本文选题:课程改革 + 可持续发展教育 ; 参考:《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3期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潮的兴起和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中小学校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优化教学,提高了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国内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有意义的范例和经验。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som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s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to guide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optimize teaching. Improve the school'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a meaningful example and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作者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FHB060360)“新课程环境教育跨学科课程资源的研发与实验”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刘健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宇;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J];环境教育;2003年02期
2 潘学中;谈校本课程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00年08期
3 丁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11期
5 崔允o7;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个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2期
6 罗耀珍;校本课程的发展:香港三个个案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新普;李莉;黄文仁;;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崔建霞;;我国环境教育研究的宏观透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甘爱根;校本课程:高中英语阅读材料的开发与利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4 张玉飞;高等教育“绿色化”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5 唐焕武;;“秦皇岛市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报告[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8期
6 刘希磊;李亚斌;;高校环境教育研究综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5期
7 许超;苏景春;;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的必然性与途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8 宋洁;张万琼;王志坚;;培养气候政治全球博弈中国家发展权的倡言者——中学环境教育改革的新使命[J];地理教学;2011年24期
9 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S1期
10 吴惠青,刘迎春;论教师课程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蔺瑞瑞;倪才英;简敏菲;;环境教育新途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王希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素质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莉;民族村落中的教师[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微微;高校旅游专业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覃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龚程玉;小学生命教育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玉珍;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东升;论高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任志轲;一位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承琳;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丽敏;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那明明;小学教师有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评论;1999年01期
2 ;略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改革方向[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9期
3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11期
4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纯仁;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矛盾及其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成玲;杨改学;;谈隐性的校本课程中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J];中小学电教;2006年06期
3 钱丽霞;李政;;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推进的政策与策略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4 孙鹏;;面向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学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Z1期
5 刘长兴;;不可或缺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J];天津教育;2008年07期
6 张晓东;;一项基于实践的课程创新——对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理解与诠释[J];江苏教育;2010年29期
7 施玉昌;校本课程开发应防止“五化”[J];四川教育;2003年09期
8 邱建伟 ,吕慧樱;走向非形式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03期
9 何世冰;张建梅;;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10 刘增丽;;关于校本课程的思考和探索[J];天中学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娟;;论开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李波;;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校本双语教学[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罗桂生;;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欣;;昌平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建设与实践[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悦;;“人生计划”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8 苏鹏;;关于如何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123456[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季明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科学发展观[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2 北京义教课标教育研究中心整理;应在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下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徐德明;河东扎实推进课程改革[N];天津教育报;2007年
4 姜健;走不出校门的“校本课”[N];牡丹江日报;2005年
5 郭颖新;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N];四平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校本课程信步走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通讯员 王国森 张春华 孙海刚;团风县抓教育教学管理促教育事业发展[N];黄冈日报;2006年
8 应城市教研室 李汉超;浅谈实施新课改的重点措施[N];孝感日报;2006年
9 邓晓宏 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张杰;课改谱新篇[N];广安日报;2010年
10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雪梅;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余志文;香港校本课程发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笑冰;从新手教师到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青华;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唐锡海;校本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阳;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学校格局的冲突与妥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衍龙;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丽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林一钢;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欧阳欢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71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7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