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幸福视域下师生关系的构建
本文选题:师生关系 + 教师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16期
【摘要】:正幸福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状态,它对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幸福的师生关系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高尚品格、关注学生差异和学生的学习自由、获得尊重等。建立幸福的师生关系应当树立师生共存、师生共生、师生共幸福的良好观念。
[Abstract]:The positive and happ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ideal stat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he elements of a happy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clude teachers' noble character, attention to students' differenc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freedom, respect and so on. To establish a happ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coexiste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utual happi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单位】: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分类号】:G4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华;;师生关系的社会学探讨[J];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2 杨淑萍;;论关心视阈下师生关系的重建[J];教育科学;2009年03期
3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吴康宁;自主创新:幼儿的天性、天能与天权[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韩云洁;张海峰;;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课程观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王正明;践行道德策略性知识的意义及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7 彭元玲;;ARCS动机模型对二语学习动机的激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梁萍;;在初中语文活动课程中发展学生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刘青凤;;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转变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赵军;;西方教育哲学是如何讲述的——历史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何修国;;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缺失:成因与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5 何修国;;新形势下中学德育网络建设省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慧娟;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春华;高中生诚信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隋慧诚;孔子的育人艺术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冯;高校师生关系及师生交往状况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路晨菲;当代中国高校爱情教育内容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叶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吴康宁;自主创新:幼儿的天性、天能与天权[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全华;;教师教育生活幸福感的构成与满足方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丽萍;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J];教书育人;2002年12期
3 李印;闫梅红;;论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01期
4 钟鸣;;当前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李小华;;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成才之路;2008年01期
6 李江霞;浅谈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J];天津教育;2002年Z1期
7 马爱芳;构建良好师生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24期
8 刘笃诚;关于师生人际关系的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9 曾英,郑庆娟;论教师的角色[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杜晓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新维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莹;;师徒帮带——带着我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李福军;周云;;试论孔子善于施教思想与“以人为本”[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美娇;;农村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师生关系的构建[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付芳;伍新春;;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红;;浅析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刘锋;郑钢;赖建维;;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自尊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2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3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4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5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6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7 彭运钧 唐永保 陈双生;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8 淄博电大周村分校 李庆民;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莱芜日报;2006年
9 张秀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甘肃日报;2005年
10 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 胡 娜;在教学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N];张掖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贺晓立;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支爱玲;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淑荣;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及其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青华;社会幸福感心理结构的跨群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0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2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