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我国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本文选题:课程 + 研究范式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03期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作者所属机构及区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回顾1990~2011年以来课程研究的特点。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反思当前课程研究的不足,应注重课程研究队伍的多元化,关注不同区域课程研究的特殊性与实际需求,课程研究内容应加强本土化的实践研究,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立足于实证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Abstract]:In this paper, bibliometric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literature of curriculum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annual publication, core author group, cooperation degree, author's organization and region,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research since 1990 ~ 2011 are review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 we should further reflect on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curriculum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ty of curriculum research team,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ticularity and actual demand of curriculum research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trengthen the local practical research on curriculum research cont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oretical research,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ty of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研究(10YJA880086)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前教育问题研究(11JYB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飞龙;;课程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与考试;2011年04期
2 杨小佩;孙吉刚;马明琮;;教育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2期
3 赵新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4 亢晓梅;;社会转型期教师行为的国际比较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罗玲娟;;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6 邓小华;田斌;;基于设计的研究:国内研究述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王晓宇;刘亮;;英国教师教育的多元层次架构——基于教师专业化视角的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1期
8 周玉霞;李芳乐;;问题解决的研究范式及影响因素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9 王祥熙;;“一线式”教育研究新范式的崛起[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翔;信忠义;郭成;刘衍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李爱萍;王晓宇;;西方教育史研究范式与历史学研究范式关系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温伟明;;自主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箭;;教育历史研究的新范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振宏;郭德俊;;攻击行为青少年冲动控制的ERN效应[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韩沁彤;;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目标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王陆;紧贴教师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副教授、留德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 俞可;如何研究校长的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刘尧;改变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四种现象[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洪明;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决策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海英;协商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夏青;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小华;课程之于主体的生成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红明;克什克腾旗教师进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泽林;分科教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方梅;学校反毒品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邓晓荣;基于网络的培训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曹东燕;信息时代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课程教学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可可;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9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4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