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元性转向二重性: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突破
本文选题:教育研究 + 方法论 ; 参考:《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摘要】:纷争与冲突是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与棘手问题。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研究都伴随着两种对立的信条、立场、路径与方法的博弈。在两极之间进行"合理性"维度辩护、"正确性"维度选择,易使教育研究陷入没有出路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研究的二元性逻辑、立场与方法使然。突破简单化思维,立足二重性原理,重构教育研究方法论,是教育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与根源性问题。
[Abstract]:Disputes and conflicts are common phenomena and thor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Many studies on education are accompanied by two opposing creeds, positions, paths and methods. It is eas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to be stuck in the dilemma of "rationality" dimension and "correctness" dimension choice between the two poles. The main reason is the dualistic logic, position and method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Breaking through simplistic thinking, basing on the principle of duality and reconstructing the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re the fundamental and root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分类号】:G40-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治河;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周艳;李新;;教学病理学视角下对“对话教学”实践的审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孙显元;;立足现代,继承传统,自由创新——评《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胡志强;论力、能量和熵的概念在基础物理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胡兆胜;;科学创新中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辩证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丁慧琴;;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李富;;透过《非诚勿扰》看对话理论下的婚恋观转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王玉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话教学模式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海;杨光;余大亮;;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金沙能源系统开发的科学发展观初探[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2 欧阳志远;;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陶迎春;;浅析量子阶梯与学科交叉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陈泉生;郑艺群;;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6 任世贤;;论网络时差[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7 任世贤;;网络数学模型的科学性与项目管理软件的网络定量分析——三种网络计划技术比较之五·网络所指篇(1)[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8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9 郝建宇;;热力学黑洞和时空的热力学性质[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宋践;;当前我国犯罪及其控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志杰;上海市小学3-5年级体育教育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焉晶;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彩华;高中化学课堂师生对话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6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丽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邵春燕;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课堂[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忠海;;思辨的危机与思想的贫乏——方法论视野中的教育研究现状透视[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0期
2 任永泽;;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表征[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1期
3 席梅红;;浅析教育研究中真问题提出的基本路径[J];基础教育;2008年11期
4 靳玉乐;;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张荷皎;;卡尔·波普尔科学哲学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周春燕;;质的研究还是量的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10期
7 陈桂香;;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困惑[J];学术交流;2011年07期
8 吕星宇;;论教育研究的生成性思维转向[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刘猛;;教育思想的群体属性及其方法论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9期
10 李克建;;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董宝良;;迈向二十一世纪,要重视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隋允康;;当代的知识传播者应具备知识探索者的素质[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钢;;儒家教育现代性的域外探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王立伟;;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发展观[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6 廖其发;;《老子》教育观散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吴学谋;郭定和;;从泛系观看科技教育创新——泛系教育学论略[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郭法琦;;重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郭齐家;;中国教育史研究断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宣俊;谈学校减负工作中的方法论[N];法制日报;2001年
2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许庆豫 博士;让教育研究成为真正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广;校园欺侮:日本孩子无法逃脱的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李茂;教学方法比“小班化”更重要[N];中国教师报;2008年
5 徐继存;教育哲学是没有答案的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徐国亮;必须实现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张滢邋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校长 陈康金 山东省茌平县教研员 靖恒海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 高德胜;怎样才能取到教学改革的真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市九中校长 欧阳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哲学思考[N];三峡日报;2006年
9 石中英;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大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徐建敏,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管锡基,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改办副主任;教研员应举什么旗?走哪条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朝阳;对美国史料教学的方法论及实践意义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湖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教育科研机制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郁惠;罗炳之教育研究思想论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志高;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规范性的理论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汤诗华;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转型对教育研究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9 赵光磊;视觉文化教育研究——后现代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晓阳;我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重建[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8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08091.html